摘要: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名战士在刘老庄(今属江苏省淮安市)与千余名日伪军浴血奋战约12个小时,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在完成作战任务后,4连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名战士在刘老庄(今属江苏省淮安市)与千余名日伪军浴血奋战约12个小时,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在完成作战任务后,4连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刘老庄连”的82名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伟大抗战精神,也正是有千千万万名这样的战士,才能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0年前,我们依靠伟大抗战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如今,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同样离不开这样的精神。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村长黄大发带领村民,用36年时间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彻底解决了草王坝村长期缺水的难题;在云南省保山市,“草鞋书记”杨善洲带领干部和群众用22年时间植树造林,建成5.6万亩的林场,在荒坡上筑起了“生态丰碑”。新时代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一脉相承。我们理应坚信,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定能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伟大抗战精神是一座“精神富矿”。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国际竞争加剧,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让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
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在传承中筑牢信仰根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是简单地“讲讲故事、拍拍合照”,而是要让伟大抗战精神真正融入血脉,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坐标。陕西省延安市依托延安革命纪念馆积极打造“抗战记忆沉浸式体验馆”,通过场景细节重构、互动式体验设计、情感化叙事引导,让抗战场景“可进入、可互动、可感受”。延安革命纪念馆游客体验满意度调查显示,评价该馆“能感受到抗战精神的真实内涵”的占比为94%。各地区各部门既可以因地制宜用好各类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教学基地,也可以组织党员干部重走“抗战路”,让历史“活”起来,使党员干部真正将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于心。
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在转化中破解现实难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价值,需要通过指导具体实践来体现。面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奋发有为,就像“刘老庄连”82名战士那样——即使在千余名日伪军的围困下也决不放弃;面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要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转化为体察民情、排解民忧、温暖民心的实践能力,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实绩,定能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智慧和能力,从而使伟大抗战精神外化于行。
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源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党员干部唯有将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不畏难的闯劲、不退缩的韧劲、不懈怠的干劲,勇挑重担、笃行实干,才能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