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5G时代的竞争,不少人还有印象。当年华为的技术一度走在前面,算是断代领先了。可高通那些西方厂商没想着在技术上直接追上,反而玩起了“拉帮结派”的套路——组联盟、搞标准投票,最后硬是跟华为平起平坐,一起掌握了5G的主导权。
说起5G时代的竞争,不少人还有印象。当年华为的技术一度走在前面,算是断代领先了。可高通那些西方厂商没想着在技术上直接追上,反而玩起了“拉帮结派”的套路——组联盟、搞标准投票,最后硬是跟华为平起平坐,一起掌握了5G的主导权。
现在到了6G早期布局阶段,西方又把这招拿出来用了。就说英伟达吧,最近牵头搞了个AI-RAN联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想先把新规则定下来,比如那个AI-RAN API(简单说就是AI无线接入的接口标准),要是规则被他们掌控了,未来6G的赛道可不就攥在他们手里了嘛。
但这一次,中国科学家甩出了一张“王炸牌”。
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联合团队最近在《Nature》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成功研制出全球首颗能够覆盖0.5GHz至115GHz全频段的蜂窝通信芯片。
这意味着,从低频的物联网通信到高频的毫米波、太赫兹波段,一颗芯片就能通吃所有频段。
你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比一下现在的技术就明白了:目前的5G基站和手机需要为不同频段专门设计不同芯片——好比你要听广播、连WiFi、接5G信号,就得准备三台不同的收音机。
而中国这款芯片,相当于造出了一台“万能收音机”。
以前为啥标准之争那么激烈?
因为核心技术分散在不同国家、不同厂商手里,他们才有机会合纵连横,拉着盟友搞事情。
可全频段芯片一出来,产业链就大大简化了,不用再因为不同频段的技术跟别人扯皮内耗,西方想靠组联盟在投票里做文章的能力,自然就弱了很多。
而这款芯片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用技术先进性直接定义了经济性。
基于全频段芯片的6G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可能降至传统方案的几分之一。这意味着即使某些西方国家在标准投票中联合抵制,发展中国家和市场化运营商也会用脚投票——谁会和更便宜、更高效的技术过不去?
英伟达的AI-RAN联盟刚刚发布的API接口规范,高通力推的毫米波集群方案……这些精心设计的布局,突然面临被“技术降维”的风险。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这不是同一赛道上的竞争,而是整个游戏规则的改写。
竞争格局的根本转变
中国的这次突破,带来的最深层次变化是:6G主导权之争正从“政治博弈”回归到“技术竞赛”。(PS:个人最讨厌的就是西方那些技术比不过就搞盘外招的)
过去西方厂商可以通过游说政府、组建联盟、捆绑销售等方式弥补技术差距,但现在面对一个能同时解决成本、兼容性和性能的解决方案,这些策略都显得苍白无力。
就像5G时代华为用端到端解决方案打破设备边界一样,全频段芯片正在打破频段边界。
小结
当然,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还需要时间,西方厂商势必全力反扑。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6G竞争将更加聚焦于原始创新而非联盟构建。
在这场关乎未来十年通信格局的赛跑中,中国第一次在起跑线上就拿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
西方联盟或许还在商量怎么投票,但技术已经投出了最决定性的一票。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聊哦。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