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日晚上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科技与故事编织“红色穿越之旅”,让全国千万名中小学生与抗战历史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年9月1日晚上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科技与故事编织“红色穿越之旅”,让全国千万名中小学生与抗战历史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看!战旗上的弹孔还在!”当AR技术让三面英雄连队的战旗“飞”出屏幕时,孩子们忍不住伸手去抓。听着“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指导员讲述战士们用身体堵枪眼的故事,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宝突然问:“他们不怕疼吗?”爸爸指着屏幕上左权将军十岁时的日记本回答:“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更大的家。”
借助人工智能修复技术,黑白照片里的抗日救亡少年团突然“动”了起来。当看到与自己同龄的孩子举着标语牌奔走在炮火中,小宝摸着自己脚上的运动鞋小声说:“他们穿的草鞋磨破了脚,却走了几千里路!我以后再也不抱怨走路累了。”
最让孩子们激动的,是与103岁的孟于奶奶“云端合唱”。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响起,全国中小学生合唱团的歌声与老艺术家的清唱交织成河。“孟奶奶说他们当年是饿着肚子唱歌的,”小宝含着眼泪说,“我们现在要唱得更响亮!”
借助AR技术踏入黄崖洞兵工厂,小宝在虚拟的头盔锻铁场景前连连惊叹。聆听歼-10首飞试飞员“以身试险”的壮志豪言,众多小观众不自觉地坐直身子,眼神中流露出敬佩之光。“将来,我一定要制造出更强大的飞机!”
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展示幸存者证言时,现场气氛凝重。小宝紧紧攥着妈妈的手问:“他们后来都好了吗?”妈妈轻声说:“所以我们要更努力,让这样的苦难永远不再发生。”
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三颗种子:对历史的敬畏心、对英雄的崇敬心、对未来的责任心。正如节目结尾所言“最好的铭记是传承”,当千万双小手接过历史的火炬,新时代的童声里,正回荡着永不停歇的黄河号子。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