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镜湖烈士(1901-1933),热河建平人,是热河地区党组织的早期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热河工委负责人、内蒙特委书记等重要职务,在革命陷入低潮时,为寻找党组织,他曾不远万里徒步莫斯科,32岁为革命事业而牺牲。
今天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纪念日
天安门广场上
盛大的阅兵活动正在举行
空中护旗梯队率先飞过广场
向世界昭告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寓意伟大抗战精神接续传承的战旗猎猎作响
先进的装备方队展示着
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
今日之中国
山河无恙、国富兵强
此时此刻
我们足以告慰
所有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
“这盛世,如您所愿!”
在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
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
有这样一位南开人
他是辽宁大地走出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是中共早期革命星火的重要播撒者
他本可安心做学问
却毅然奔赴血与火交织的战场
将32岁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苍茫的察哈尔大地上
他就是南开大学英烈陈镜湖
今天,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让我们一起重温他的故事
陈镜湖烈士(1901-1933),热河建平人,是热河地区党组织的早期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热河工委负责人、内蒙特委书记等重要职务,在革命陷入低潮时,为寻找党组织,他曾不远万里徒步莫斯科,32岁为革命事业而牺牲。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很快传播到天津。这时,陈镜湖正在天津直隶一中读书。陈镜湖作为学生救国团的一员,参加了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街头宣传讲演等活动,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并先后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学生运动。
1919年9月,周恩来在天津组织发起了“觉悟社”。不久,陈镜湖和同学于方舟、韩麟符等人成立了与“觉悟社”齐名的“新生社”。在此期间,陈镜湖结识了李大钊。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指导和影响下,陈镜湖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坚定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与韩麟符等人又成立了“向明学会”,后创办《天津向明学会》半月刊,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后,直隶一中按照天津学联要求,办起了平民小学。附近贫苦人家的孩子纷纷报名,教员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并且无报酬。陈镜湖对此十分热心,两年如一日,每天两小时授课,直到1922年考入南开大学。
1922年8月,陈镜湖(左)与同学杜真生在天津合影
1922年南开大学新生入学名册
1922年8月,陈镜湖考入南开大学,编入文科班,与于方舟同班,主攻英文、法文和政治,成绩一直保持优异。开学之前,他在与同乡同学合影的照片背面,曾写下“人当自强不畏波涛之汹涌”“勇往直前”“乘长风破万里浪”等宏图壮志。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帮助和影响下,陈镜湖由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热血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23年,陈镜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团的组织工作,同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辽宁籍首位共产党员。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盛京时报》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以后,中共北方区委委派陈镜湖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和兵运工作,其公开身份是冯玉祥西北军宋哲元部的支队长。从此,陈镜湖便离开学校,走上革命道路。
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陈镜湖随即任热河民军司令。他遵照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建平县组织发动群众,扩充民军队伍。两个月时间,因为忙于革命事业,竟无暇回家一顾。有一次,他率部途经叶柏寿镇,距其家不过10多里路,也未顾得上回家探望父母妻儿,只托人给家里捎个口信。离开建平后,陈镜湖率部转战围场、多伦等地,继续组织武装力量,扩大民军队伍。他十分重视部队建设,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爱戴。
1925年起,陈镜湖先后担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国民革命军热河民军司令、中共内蒙特委书记等职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镜湖开始领导热察绥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
陈镜湖撰写的报告(手迹)
193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华北,山海关失守,蒋介石签订了“塘沽协定”。陈镜湖向中央写了《内蒙古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书》(李铁然为陈镜湖化名),并亲自到上海报告工作,回来的途中,在北平主持召开了中共内蒙特委紧急会议。会议讨论决定,首先扩大组织,发展党员,发动农民抗捐抗税;其次组织成立“蒙汉民众抗日同盟军”,并由陈镜湖起草了《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宣言》,会上还对特委主要成员作了分工,陈镜湖负责承德、围场、丰宁、经棚各县。
1933年2月,日军开始进攻热河,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热河各县相继沦陷。在日军疯狂进攻的紧急关头,我党采取了紧急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奋起抗击。爱国将领冯玉祥接受我党的主张,赴张家口组织察(察哈尔)省民众抗日同盟军,并派陈镜湖到冯玉祥的部队工作。这时中共内蒙特委下属的热河赤峰、围场等地的党组织,除留部分党员转入地下就地开展活动之外,其余同志由陈镜湖带领转移到张家口等地,组织长城内外各县、旗的民团武装参加抗日同盟军。
陈镜湖到达张家口后,积极参加和领导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在组织筹建抗日同盟军的过程中,他“昼伏夜出,饮风餐露”,不畏艰险地日夜奔波,为成立抗日同盟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933年5月12日,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前夕,陈镜湖奉命带领参谋朱耀远和警卫员从张家口乘汽车出发去张北一带点验武装队伍,途中遭遇反动民团袭击,不幸牺牲,时年32岁。冯玉祥在张家口建成“民众抗日同盟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铭刻在石碑上阵亡将士名录第二位的即是“参议:陈镜湖”。
陈镜湖临牺牲时还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在他弥留之际,还以微弱的气力嘱咐警卫员小王说:“我流血过多,活不成了,死后你把情况迅速报告给张大鼻子和王(王月庭)、惠(惠世如),转告中央……”,说完便停止了呼吸。
陈镜湖牺牲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参议。陈镜湖同志披肝沥胆,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革命事业,而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却鲜为人知,一度背负着"军阀"的劣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981年,同乡在火车上看到王逸伦同志的革命回忆录《路漫漫》中多处提到陈镜湖的名字,并转告其家人,至此,英雄得以昭雪,纪念碑重见云天。
陈镜湖烈士陵园
1983年1月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陈镜湖同志为革命烈士。建平县人民政府将其安葬于建平北山烈士陵园,守望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守护着他亲手栽种的理想……
陈镜湖烈士牺牲时
距离全面抗战爆发还有4年
但他却早已站在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自1919年建校以来
南开人始终将自己的命运
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马骏烈士
(1895-1928)
于方舟烈士
(1900-1928)
郭永怀烈士
(1909—1968)
马骏、于方舟、郭永怀
……
一个个闪亮的姓名背后
是一段段壮烈的故事
在南开历史上
包括陈镜湖烈士在内
有36位有名可考的烈士为国捐躯
80年过去
我们没有忘记!
我们不敢忘记,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不会忘记!
如今
中华大地炊烟袅袅、安居乐业
南开园里书声琅琅
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梦想
被一代代人变为现实
“我们为什么要阅兵?
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更是为了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的威武之师、先进装备
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您用生命守护的中国
已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您用鲜血浇灌的土地
已开满幸福之花!
英雄的血脉割不断
伟大的民族精神跨越时空薪火相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将永远激励一代代南开人
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NANKAI UNIVERSITY
*
*
*
*
*
来源: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