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浙江温州乐清市城东街道宁康东路上的一幢大楼里,有一位由“外卖小哥”逆袭而来的董事长,他领导着年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和近6000名外卖骑手,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于洞察捕捉市场“脉动”,一步步达成创业目标,从而实现人生跨越。他叫朱胜银,现在的身份是温州市重庆商会常
在浙江温州乐清市城东街道宁康东路上的一幢大楼里,有一位由“外卖小哥”逆袭而来的董事长,他领导着年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和近6000名外卖骑手,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于洞察捕捉市场“脉动”,一步步达成创业目标,从而实现人生跨越。他叫朱胜银,现在的身份是温州市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温州胜鹰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经一年换了18次岗位
朱胜银的右手食指有一道疤痕,这是他刚来温州在岩石矿山上搬运石头时不小心留下的。
2005年,高中毕业的朱胜银,跟着亲戚从家乡重庆来到温州乐清一处采石场,成为一名石头搬运工。搬运石头全靠一身“蛮力”,对年纪轻轻的朱胜银来说,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一次不小心还弄伤了右手。
半年后,朱胜银离开温州,南下广州成为一家电子厂的工人。“矿石山上搬石头是粗活,过于辛苦,可进了电子厂,干的是细活,我又无所适从了。”朱胜银说,在广州的那段时间里,自己总是“笨手笨脚”的,怎么干都不适应。半年后,他只能再次回到温州乐清,仗着自己年轻体强,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跳”。结果,一年下来一共换了18个工作岗位。到了年底,口袋里缺的依然是钱。
“那是一段迷茫的时光。”朱胜银说,为了工资高点,随意跳槽。“可要想有个好的前途,先得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行。”他开始反思。
2006年,朱胜银在一家连锁餐饮店找到工作,月工资750元,其间餐饮店还提供了学习培训,这让他受益匪浅。2009年上半年,受公司指派,朱胜银前往玉环市店学习,发现这里有很多为客户送餐的“跑腿”。
朱胜银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温州人宁愿创业一天赚10元,也不愿给人打工赚100元,因为赚10元背后可能有100个机会。”朱胜银看到了眼前的机会,便一心想创业。
创业当年派发了20多万张广告卡片
2009年年中,朱胜银创办了胜鹰跑腿服务部。
万事开头难,当自己真正开始创业后,朱胜银发现,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为了打开局面,他印刷了大量的宣传卡片。“我每次出门,口袋里都揣着大把的卡片,人走到哪儿,卡片就发到哪儿。”一年下来,朱胜银派发了20多万张卡片。
“卡片发了以后,确实带来了些业务,但并不算多。”为继续维持生存,朱胜银打出“一切合法的大小事,我们都可以为你服务”的口号,将跑腿服务部的业务扩展到送餐、代驾、搬家等。
搬家服务的第一单,是一位朋友的企业搬迁。当时他在现场目测估算为两辆车货物,结果却足足拉了三车,成为“赔本”的买卖,朱胜银没有吱声。由于活干得漂亮,企业主主动给加了500元。
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资本开始进军外卖平台,温州的跑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跑腿”业务开始被很多人所接受,朱胜银公司的业务也慢慢多了起来。
借助媒体渠道,快速打开市场
10多年前,电视机处于每户家庭客厅的“C位”,对各类信息、广告的传播效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为提升公司知名度和接单量,朱胜银开始与乐清电视台合作,推出“惠说”专栏,电视台面向全市接单,由胜鹰跑腿服务部完成后续的送餐、跑腿、搬迁和代驾等服务。借助电视节目强大的影响力,合作的起始阶段,他的公司每天能增加上百单的业务,到后来,平均每天增加业务量达两三百单之多。
随着企业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胜鹰跑腿服务部的员工也多了起来,企业开始走上正轨。
2015年,“饿了么”外卖平台布局全国城市网点,经过层层筛选,胜鹰跑腿服务部成功胜出,成为“饿了么”平台合作商。一年后,胜鹰跑腿服务部便升级成了温州胜鹰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卖骑手众多的胜鹰公司,承接了乐清片区疫情防控医院和隔离点的送餐及部分卫生清理等工作。日均为隔离医院、酒店送餐3万单,疫情期间共送出600多万单。朱胜银顺利完成了疫情防控单位交给自己的任务,也为乐清的疫情防控作出了一定贡献。
经过近10年的努力,胜鹰公司年收入突破亿元,拥有外卖骑手近6000人,朱胜银也成功逆袭为“董事长”。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这位“逆袭董事长”又开始谋划部署企业下一步发展战略。
“小家政”能服务“大民生”。朱胜银说,胜鹰公司未来将围绕“外卖送餐”服务平台,通过联合经营、引进股东等,推动相关家政服务的提质扩容,如搬运、清洗等一切合法的生活大小琐事,努力打造一家具有特色的家政服务品牌企业。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