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片要仔细看,发现这种褐色斑点就得及时喷药,药量一定要按比例配准!”日前,在马龙区纳章镇曲宗村委会曲宗村民小组的烟后蚕豆田里,马龙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正蹲在田埂边,手把手向农户传授病虫害识别方法,旁边农药销售企业的工作人员则同步讲解药剂使用要点。一场场接地
曲靖融媒讯(特约记者查朝云 通讯员冯书生 陈晓云) “叶片要仔细看,发现这种褐色斑点就得及时喷药,药量一定要按比例配准!”日前,在马龙区纳章镇曲宗村委会曲宗村民小组的烟后蚕豆田里,马龙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正蹲在田埂边,手把手向农户传授病虫害识别方法,旁边农药销售企业的工作人员则同步讲解药剂使用要点。一场场接地气的“田间讲课”,为当地2000亩烟后蚕豆种植示范区丰产丰收增添了“科技底气”。
作为马龙区烟后作物种植的“老典型”,曲宗村与烟后作物的缘分已延续十余年。从最初小范围试种“烟+荚豆”的摸索,到如今规模化推广“烟+蚕豆”的成熟模式,当地农户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一条“烟田不闲置、效益翻一番”的粮经协同之路。2025年,马龙区农业农村局将曲宗村列为粮经协同种植示范区,不仅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农药等补助,更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程跟踪指导,播种前制定标准化种植方案、生长关键期开展统防统治、病虫害高发季上门“把脉开方”,一系列精准服务让蚕豆种植从“靠经验”转向“讲科学”。
“今年蚕豆长势比往年好了太多!”曲宗村党总支书记何克祥指着连片的蚕豆田,脸上满是期待,“以前种蚕豆,病虫害防治总是抓不准时机,产量不稳定。今年有技术人员定期来指导,从选种到用药都有标准,种植规模扩大了,苗情长势也好了。照现在的情况看,总产值突破700万元没问题!”他说。村里已开始对接北上广等地区的销售渠道,计划让“曲宗蚕豆”走出云南,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
如今,马龙区正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依托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和优质的土壤,该区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烟田在烤烟采收后“再焕生机”——除纳章镇曲宗村2000亩“烟+蚕豆”种植示范区外,旧县街道白塔居民小组2000亩“烟+鲜食玉米”、王家庄街道陇胯居民小组1500亩“烟+大豆”也长势喜人。多点开花的烟后作物种植模式,不仅破解了“粮经争地”的难题,更让农户看到了“一亩田赚两季钱”的希望。
今年,马龙区烟后作物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万亩,越来越多农户主动加入烟后种植队伍。“我们还会引进更多适合烟后种植的优质品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让烟后田成为乡村振兴的‘丰产田’,让农民的增收路越走越宽。”马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