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集团是干什么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5:35 3

摘要: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NYSE:BX)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一家金融咨询服务机构。

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NYSE:BX)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一家金融咨询服务机构。

在亚特兰大、波士顿、伦敦、杜塞尔多夫、巴黎、马德里、悉尼、东京、新加坡、北京、上海、香港、孟买、迪拜等全球多地设有办事机构。

下面展开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黑石集团完整版资讯附上↓↓↓

黑石集团是一家美国知名私人股权投资及投资管理公司,1985年由苏世民(史蒂芬·艾伦·施瓦茨曼)与彼得·乔治·彼得森创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曼哈顿。

1、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

生平与背景
彼得·彼得森(1926年6月5日—2018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父母为希腊移民。他早年以200美元赴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后辗转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逐渐在商界与政界崭露头角。他不仅是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还曾担任美国商务部长、尼克松政府国际经济事务助理等职,政商资源深厚。

职业生涯

政界成就:1971年出任尼克松政府国际经济事务助理,次年转任商务部长,推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并主导美苏商业委员会事务。

商界开拓:1985年与施瓦茨曼共同创立黑石集团,初期以并购咨询和杠杆收购为核心,主导了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等标志性交易,奠定黑石早期声誉。

投资哲学:强调“长远利益优先”,其自传《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被巴菲特称赞为“坦诚的商业与人生指南”

影响力与遗产
彼得森以“友好合作型”收购风格著称,注重风险控制与长期价值。他退休后专注于公共事务,推动财政责任、慈善改革等议题。2018年去世时,个人财富达数亿美元,被誉为“华尔街智者

2、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

生平与背景
施瓦茨曼(1947年2月14日出生)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父亲为窗帘商人。他毕业于耶鲁大学(与乔治·W·布什为同窗),后进入哈佛商学院,早年加入雷曼兄弟并成为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之一。

职业生涯

黑石集团缔造者:1985年与彼得森创立黑石,初期募资艰难,488家机构拒绝后终获保德信公司1亿美元投资,开启私募基金传奇。2007年带领黑石上市,成为当时美国最大IPO之一。

投资成就:主导多笔标志性交易,如2004年收购Celanese化学公司(获利30亿美元)、2007年39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商业物业集团EOP,并推动黑石资管规模在2023年突破1万亿美元61011。

薪酬与影响力:2024年个人收入达10亿美元(主要来自股息),被《财富》誉为“华尔街新一代领军人物”,福布斯称其为“华尔街的国王”。

管理风格与战略

执行力与眼光:以严谨周密的决策和独到商业嗅觉闻名,每周亲自主持黑石例会,强调“分享精神”与跨部门协作。

全球化布局:近年推动黑石转型科技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2024年收购亚太数据中心平台AirTrunk,并加码生命科学领域。

以下是黑石集团自1985年成立以来按年份梳理的关键发展历程及战略调整:

1985–1990:初创期——奠定行业口碑

1985年: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与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以40万美元启动资金成立黑石集团,初期聚焦并购咨询和杠杆收购。两人通过谨慎投资策略规避投机风险,确立了“友好合作型”收购风格。

1986年:首笔重大交易——收购运输之星公司(Transportation Star),通过分拆核心资产实现15年25倍收益,年均回报率达130%,奠定行业声誉。

1987年:募集首只6亿美元基金,结束依赖咨询收入的时代。

1988年:成立黑石财务管理集团(后发展为贝莱德),布局固定收益证券投资。

1990年代:多元化与危机应对

1991年:成立房地产部门,成为首家涉足不动产风险投资的私募公司,把握行业低谷机会。

1990–1992年:经济衰退期间调整策略,增加夹层基金、FOF等业务,并在科技泡沫前布局通信领域,虽后期避免深度介入互联网,仍实现部分高回报。

1993年:贝莱德(BlackRock)以2.4亿美元出售给匹兹堡国家银行集团,黑石获8000万美元现金及分红。

2000–2007:黄金扩张期与上市

2000年代初:转向秃鹰债务投资,5.16亿美元投入问题债券,获利近10亿美元。

2004–2007年:房地产领域大举扩张,收购11家不动产投资信托公司(REITs)及连锁酒店。2007年以390亿美元收购办公物业投资信托公司(EOP),通过分拆出售迅速套现280亿美元,账面收益翻倍。

2007年6月:纽交所上市,募资规模为美国近五年最大IPO,市值达高盛的三分之一。施瓦茨曼获6.84亿美元,彼得森获19.2亿美元。

2008–2019:金融危机后调整与全球化

2008年:次贷危机中股价缩水90%,但通过债务谈判减少损失,仅一家被投企业破产。

2008–2011年:加速布局亚洲市场,收购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并于2011年以14.6亿元出售,回报率46%。

2013年:进入中国物流地产,成立资管平台“龙地”(DragonCor),累计收购超百亿元资产。

2019年:转型公司制,投资策略转向高增长资产,明确回避实体零售、传统传媒等低潜力领域。

2020年代:科技驱动与战略转型

2021年:以100亿美元收购数据中心运营商QTS,估值三年内增至250亿美元。

2023年: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首家达此规模的另类资管公司。

2024年:AUM增至1.1万亿美元,全年资金流入17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以160亿美元收购亚太数据中心平台AirTrunk,布局新加坡、日本等地。出售中国华南物流项目,转向数据中心、清洁能源等科技基础设施,传统办公楼资产占比降至2%以下。

2025年:宣布收购天然气发电厂Potomac Energy Center,支持数据中心绿色供电。生命科学基金(BXLS)年投资超100亿美元,推动新药研发与AI+医疗融合。

黑石的崛起体现了对市场周期的精准把握与灵活调整:

1. 长期趋势预判:“人工智能由数据驱动。”黑石全球联席首席投资官Ken Caplan表示,2010年至2025年,生成、消耗和存储的数据量增长将超过100倍。所有这些数据都需要存储空间,从而推动了市场对数据中心的巨大需求。

为抢占这一赛道,黑石预计到2030年将需要约2万亿美元的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增长为我们创造了数据中心领域的代际投资机会。”Ken Caplan称。

2. 资本配置优化:出售低增长资产(如中国物流项目),加码高增长领域(云计算、AI算力)。

未来,黑石或进一步整合AI、能源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巩固其作为“未来经济核心推动者”的地位。

以上就是对黑石集团的相关介绍。觉得内容有用,想了解更多投资理财知识资讯,记得给小编点赞关注。

来源:基金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