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倾情化纠纷 亲情纽带再接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0:11 2

摘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在现实中,家庭矛盾偶尔也会出现。近日,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就调解了一起特殊的家庭纠纷案件,让亲情的纽带在历经风雨后得以重新修复。

□ 鲍娜军 杜文远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在现实中,家庭矛盾偶尔也会出现。近日,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就调解了一起特殊的家庭纠纷案件,让亲情的纽带在历经风雨后得以重新修复。

家庭遇不幸,婆媳起误会

苏老太今年已经70多岁。早年老伴去世时,独子成了苏老太的精神支柱。可几年前,儿子又意外离世,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也让她和儿媳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苏老太名下有几亩土地,一直由儿媳代为出租。租金本是老人晚年生活的一份保障,可随着时间推移,儿媳始终没提租金的事,苏老太心里渐渐犯了嘀咕:“我年纪大了,就靠这点钱过日子,她怎么能不跟我说一声?”而儿媳这边,独自支撑家庭的压力早已让她疲惫不堪,不仅要打理农活,还要考虑日常开销。她以为偶尔给老人的生活费能折抵租金,却忘了和老人说清缘由。一来二去,误会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苏老太一纸诉状,将儿媳告上了法庭。

分头听心声,寻得“突破口”

案件交到承办法官手中时,法官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要钱”案。“要是直接判,就算解决了钱的事,可这婆媳情分就彻底没了。” 法官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开这对婆媳的心结。

法官第一次见苏老太时,老人坐在法庭的长椅上,手里攥着儿子的旧照片,红着眼眶说:“我不是非要争那点钱,就是觉得儿子走了,她连句心里话都不跟我说了……” 法官握住老人的手,耐心听她倾诉丧子之痛,也听她念叨着过去儿媳孝顺的模样。法官转头找儿媳时,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也满腹委屈:“法官同志,我真不是故意不给钱,家里事儿多,我想着先把地种好,回头再跟老人说,没想到让她误会了……” 说着,她还拿出了之前给老人买营养品的账单。

摸清双方的心思后,法官精准找到了调解的突破口——用 “亲情” 搭起沟通的桥。第一次调解时,婆媳俩一见面就红了脸,苏老太说儿媳 “不孝顺”,儿媳委屈地反驳 “我没偷懒”,气氛陷入了僵局。法官没有急着讲道理,而是拿出了苏老太带来的旧照片:“您看,这是您儿子结婚那年拍的,当时您儿媳还给您织了件毛衣呢,您忘了?” 一句话让苏老太的眼泪掉了下来,儿媳也别过脸擦眼泪。法官趁机接着说:“阿姨,您儿媳一个人扛着家不容易;妹子,老人年纪大了,缺的不是钱,是您的一句惦记。你们俩都是为了这个家,别让误会把心隔开了。”

多轮细调解,亲情续新篇

调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第一次调解陷入僵局后,法官没有放弃,一次次主动联系婆媳二人:有时约见双方,耐心倾听她们的委屈与难处;有时通过电话反复劝解,用 “一家人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要是儿子还在,肯定希望你们好好的” 这样的话,唤醒两人心中的亲情。就这样,从第二次调解到第三次调解,法官始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慢慢地,婆媳俩态度逐渐缓和,心里的隔阂也一点点消散。到了第四次调解时,儿媳一见面就从包里拿出一沓现金,双手递向苏老太:“妈,这是租金,我早就准备好了。之前是我不对,没跟您说清楚,您别生气。” 苏老太看着儿媳泛红的眼眶,接过钱后又轻轻塞了回去,声音满是心疼:“孩子,妈知道你难,这钱你先拿着补贴家用,以后有事咱娘俩好好说。”话音未落,婆媳俩便紧紧抱在了一起。此刻的眼泪,早已没了往日的委屈,只剩下久违的温暖——这场因租金引发的矛盾彻底化解,亲情也得以重新修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