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2025年的日历翻到9月,全球汽车工业的版图已悄然重写:上半年中国车企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连续第三年稳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更值得注意的是,出口数字背后,中国车企正从“卖全球”走向“造全球”,在欧洲街头、东南亚雨林、南美高原,越来越多贴着“
#我的汽车生活日记#当2025年的日历翻到9月,全球汽车工业的版图已悄然重写:上半年中国车企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连续第三年稳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更值得注意的是,出口数字背后,中国车企正从“卖全球”走向“造全球”,在欧洲街头、东南亚雨林、南美高原,越来越多贴着“CHINA EV”尾标的车辆驶下当地生产线。
一、欧洲成“中国车第二主场” 奇瑞瑞虎5x拿下A0级SUV出口冠军,比亚迪宋PLUS半年卖13万辆,上汽MG拿下西欧中国品牌销量第一……欧洲消费者对中国车的认知,正从“便宜”转向“技术领先”。零跑汽车甚至把德国市占率刷到1%,首批B10刚下线就发往慕尼黑车展。欧洲严苛的排放法规、挑剔的驾驶文化,反向成为中国品牌技术升级的“磨刀石”。
二、东南亚成“本土化第一站” 如果说欧洲是中国车的“试金石”,东南亚就是“孵化器”。长安泰国罗勇府工厂、广汽印尼智慧工厂、比亚迪柬埔寨工厂、零跑马来西亚KD项目……半年时间,7家车企在东南亚密集投产。原因并不复杂:2030年前东南亚乘用车年复合增长4.9%,且RCEP关税红利、岛国地理半径小、华人文化认同度高,让这里成为新能源车“出海练兵”的最佳沙盘。
三、从经销商到合资公司的“深度链接” 奇瑞半年新增417家海外经销商,平均每月70家;吉利一年新增144家网点,却主动承认“销量下滑8%”,原因竟是“铺渠道抢窗口”。更激进的零跑,背靠Stellantis合资公司,半年新增200家网点,直接复制欧洲4S店标准。渠道不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集售后、金融、二手车、充电于一体的“生态入口”。
四、新势力的“海外元年” 理想汽车把2025年定为“海外元年”;小鹏X9在印尼下线,拉开全球本地化序幕;赛力斯递表港交所,募资首要用途就是“海外本地化制造”。新势力没有历史包袱,一上来就用直营+数字化的“特斯拉模式”,在30个国家同步上线APP订车,把国内“用户企业”打法直接平移到海外。
五、下一站:中东、南美、欧亚 奇瑞招股书透露,2025-2030年中东及北非年复合增长21.4%,南美8.7%。于是我们看到:比亚迪、长城巴西工厂下半年投产;长安乌兹别克斯坦KD项目启动;广汽、奇瑞中东工厂选址敲定。中国车企正在复制手机产业“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先拿下新兴市场,再反攻发达市场。
从“Made in China”到“Made with China”,中国车企用半年交出了一份全球化2.0答卷:产品、技术、资本、渠道、品牌全面出海,一个横跨欧亚、美洲、大洋洲的“中国车生态”正在成型。当德国消费者为一辆零跑B10排队,当泰国工人熟练组装长安深蓝,世界汽车工业的下一个十年,中国不再是追赶者,而是规则制定者之一。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