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里提到了罗京的儿子罗疏桐,罗京2009年去世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和他约好等病好了就去陪他看球赛的爸爸失约了。
一转眼已经16年了,看新闻联播时,突然就想到了罗京,这大概和我刚看过的一篇文章有关。
文章里提到了罗京的儿子罗疏桐,罗京2009年去世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和他约好等病好了就去陪他看球赛的爸爸失约了。
罗京走得太突然,48岁,正当壮年。他的葬礼上,儿子捧着遗像,哭得很厉害,那个少年失去了父亲,一夕之间被迫长大。奶奶肝肠寸断,妈妈痛不欲生,这个家一下子没了主心骨。他是男人,要立起来,才能对得起父亲。
提到罗京,年轻时候的他真的很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央视时,《新闻联播》还是黑白画面,他跟着老播音员学提词器前的节奏,学镜头前的从容,连领带的角度都要对着镜子调上好几遍。
同事总说罗京“坐得住”,直播前半小时就端坐在演播室,手里的稿子被翻得边角发卷,却从没有过一次口误。
那些年,他的声音从黑白电视里走出来,融进千万家庭的晚餐时光,有人说“听到罗京的声音,就觉得这一天的新闻都踏实”。
他和刘继红的相遇,是岁月里最温软的一笔。婚后的日子过得像老北京的四合院,安稳又熨帖。
可命运的风,总在不经意间转了向。2008年春天,罗京总觉得嗓子发紧,起初以为是直播太累,直到检查结果出来。他没告诉家里人,依旧按时去台里录节目,只是镜头前的笑容,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
可那时候正是奥运期间,他没停下来,一直带病上班,直到坚持到奥运会火炬传递完,做完那几期《新闻联播》,他从台里消失了。
他的病发展很快,一般到了晚期,可能都是这样吧,有钱和没钱都区别不太大。
2009年6月5日,罗京的生命要到尽头了,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母亲和妻子守在身边,那种压抑,和悲伤在病房中。
失去罗京后,家里的天塌了,奶奶病倒了,母亲沉浸在悲伤中,小疏桐一夜长大,他的少年提前结束了。
刘继红把悲伤藏在心底,每天早起给疏桐做早餐,晚上陪他写作业,就像罗京还在时一样。疏桐也慢慢学会了长大,他会安慰痛苦的母亲,也会照顾年迈的奶奶,他知道,爸爸走了,但家不能散。
之后,刘继红再婚,外界很多传言,但他们谁也没解释。罗京已经走了,她也可以有自己的新生活,没人有权利说一个人爱着另外一个人,就要带着他的痕迹孤老。
新的生活,不是忘记,只是换种方式爱啊。但疏桐也提了要求,那就是家里要永远有爸爸的位置,他的照片不能撤走。
如今,疏桐已经长大了,他没有做播音,可能是在父亲短暂的人生中,他知道父亲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他不想要自己背负这样的人生。
对于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罗京从未离开,他的声音,他的爱,都化作了岁月里的光,照亮着他们母子前行的路。
来源:明星动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