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景美业兴活力足 村强民富画卷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08:31 2

摘要: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永寿县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让人居环境更优美、乡村产业更兴旺、农民日子更红火。如今,一道道乡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美丽风景,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永寿的青山秀水间呈现

在永寿县店头镇曹德村,村民在凉亭里休闲聊天、乘凉避暑。

在永寿县永平镇前进村,村民正在给车厘子树拉枝。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永寿县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让人居环境更优美、乡村产业更兴旺、农民日子更红火。如今,一道道乡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美丽风景,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永寿的青山秀水间呈现。

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初秋时节,永寿县店头镇宋家村的种植大棚,一股清甜的“丰收”味道,阳光玫瑰葡萄进入采摘期,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

8月25日,走进基地大棚,只见连片的葡萄架整齐排列,繁茂的枝叶间,串串阳光玫瑰葡萄如翡翠般晶莹剔透,紧密簇拥在一起,每一颗都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果农们穿梭其中,检查着果实成熟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宋家村是沙土地,透气性好,种出来的阳光玫瑰葡萄口感又香又脆又甜,亩产2000斤左右,品质好得很。”看着眼前的葡萄,种植户宋向阳开心地说道。

今年50岁的宋向阳是土生土长的宋家村村民。2021年,宋向阳通过村里的土地流转,承包种植了7亩阳光玫瑰葡萄。这种葡萄比较娇贵,整个生长过程需要高标准、精细化管理。他四处求学,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逐渐掌握了种植秘方。

宋向阳采用避雨棚种植和滴灌+喷灌、施钾肥有机肥、套防虫袋等种植方式,种出来的葡萄不仅个大、皮薄、味道好,而且富含果酸、矿物质及维生素,深受客商青睐。

“与去年相比,今年不仅挂果率高,而且颗粒也比去年大,果实颜色也漂亮,品质更佳。”据宋向阳介绍,阳光玫瑰葡萄是一个优质的葡萄品种,需要生产、种植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目前,基地的阳光玫瑰葡萄产量稳定,每年不仅能解决周边众多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会把葡萄种植规模再扩大,形成观光采摘产业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消费,把葡萄种植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用产业引领群众致富。”宋向阳要让小葡萄“串”起村民致富梦,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小产业推动大发展,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梦。”宋家村党支部书记宋长军表示,近年来,宋家村立足实际,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思路,抓特色、抓大户、带农户,大力发展“花果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如今,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已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甜蜜”致富路,有效激发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宋家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脏乱差”到“高颜值” 乡村焕发新容颜

走进永寿县店头镇曹德村,干净整洁的街巷蜿蜒延伸,白墙灰瓦的农家“小别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围墙上各类绿植、鲜花生长正旺,村前小广场内凉亭、小石桌、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如今的曹德村,不仅是村民的幸福家园,更成了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几年,村子环境越来越好,村里有凉亭,家家户户门口建了小花园,栽植月季,蔷薇等花卉,大人、小孩出来可以在凉亭内纳凉避暑,条件好了,环境卫生也好了,我们感到心情很舒畅。”店头镇曹德村村民刘别让说。

“路净了、景美了。”这是店头镇以党建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曹德村党支部书记白永峰表示:“我们将聚焦城乡融合、产业富民,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环境是乡村的“脸面”,也是群众幸福感的“晴雨表”。曹德村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到厕所革命,从道路硬化、村容美化到基础设施完善,逐项攻坚、久久为功,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目前,改造农村户厕104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38盏,绿化街道150米,先后建成社区公路650米、修建排水渠3500米。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提升。

“我们带着党员帮村民改造庭院,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白永峰说,下一步,曹德村将持续打造“一步一景”的乡村美学新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环境美了,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曹德村以“基础实、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为发展目标,以特色农业示范、观光采摘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为定位,在村内规划建设苹果观光采摘区、特色蔬果培育示范区、民宿休闲体验区、农事创意景观区,探索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工作模式,已栽植新型高标准苹果园500余亩,建成千吨农产品储存库、果品分拣中心及果品交易大棚,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754.8万元。园区年经济收益达30万元以上,年均带动群众务工就业500余人次,发放劳务费200余万元。”白永峰说。

如今,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实力”,店头镇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就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从“单一农业”到“多元融合” 农民腰包鼓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永寿县永平镇前进村的车厘子示范园,工人们正在对树枝进行修剪、拉枝,现场一片忙碌的劳动景象。

“过去,这里村民们的生活都不富裕,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植小麦、荞麦。村里缺乏支柱产业,自从发展车厘子、温室大棚等产业不仅盘活了前进村的土地,更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村民人均收入增加近2万元,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村民王同生边忙边对记者说。

近年来,前进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在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整治、数字乡村建设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前进村构建了以高品质蔬菜、车厘子示范、生猪养殖、槐花产品加工和电商服务中心为主的‘3+2’产业布局。现有蔬菜温室大棚14栋、日光棚10栋、车厘子苗木1.6万余株,年出栏万头的养猪场。”前进村党支部书记王亚代说,全年带动2000人次劳动力就近务工。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3.2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319元。

在乡村环境整治方面,前进村主打一个“美”字,着力做好环境整治文章。全村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排水渠铺设、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建成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设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配齐图书、锣鼓、秧歌服饰等设备,文化大舞台、体育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基本完善。先后获得全市“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示范村”“文明村”“优秀党支部”,全县“综合示范村”“平安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乡村治理同样离不开科技助力。前进村在全县率先试点数字乡村治理,按照网格化管理,共划分5个网格区域,设立网格长5名、网格员10名,形成并推广了“十分钟”工作法,建成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及“福美前进”小程序,安装监控视频和智能广播,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健康手环,实现视频监控、智能广播全覆盖,使乡村治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李晶晶)

来源:中国永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