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08:31 1

摘要:编者按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屈辱,成为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特别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中国报道》推出系列报道,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屈辱,成为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特别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中国报道》推出系列报道,从东方主战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等多维视角,深入回顾这段峥嵘岁月,缅怀先烈,捍卫和平,启迪未来。“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抗战英烈纪念设施,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指明了方向。
遗址承载记忆,文物实证历史抗战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记忆的物质载体。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抗战文物系统性保护,让历史“活”在当下。
在上海,四行仓库曾是“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战场。战后,建筑长期作为商业仓库使用,西墙弹孔被水泥封堵,历史痕迹几近湮没。△ 88年前,这里是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硝烟阵地。2014年,上海市启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修缮工程,投入资金1.2亿元。修复团队通过历史照片比对、弹道分析,精准复原了西墙上的8个炮弹洞孔和300余处弹痕。2015年,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开放,以“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大主题全面展现战斗历程,结合声光电技术、实物展陈与口述史,让观众身临其境。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红色地标之一,年接待观众超百万人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三维建模复原后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抗联密营。在吉林磐石红石砬子山区,自2021年起,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区展开系统性考古工作,揭开了东北抗联的红色记忆。截至目前,这片32平方公里的山地已发现3300余处抗联遗迹、900余件出土文物。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这里不仅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联遗址群,更通过系统考古发掘,成为“活的历史教科书”。2021年起,国家文物局将其纳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重点工程,如今已成为东北抗联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 2025年3月11日,观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参观。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年来加强对“万人坑”遗骸的保护,与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合作,在本体保护、环境监测、数据采集、防潮防霉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对遇难者遗骨、历史照片、幸存者证言等进行数字化保存与修复,确保历史真相永存,警示后人。一件件文物背后是一部部彰显伟大抗战精神的民族记忆史。抗战文物实证抗战历史、承载民族记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实施3000余项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的卢沟桥事变守城部队战士的钢盔。“抗战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抗战故事,也承载着伟大的抗战精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的卢沟桥事变守城部队战士的钢盔、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杨靖宇用过的马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展出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锦旗、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陈列的沾有爱国侨领蚁光炎遇难时血迹的旗袍,这一件件珍贵文物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闪耀的初心。
多种传播方式让抗战历史可感可触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深化对抗战历史的传播与阐释。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地区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抗战主题展览。从“为了民族解放与人类和平”主题展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文献展,从百团大战到台儿庄大战专题陈列,展览以14年抗战史为轴线,以宏大叙事展现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壮阔史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展览注重多角度切入、小切口呈现。既有“地道战”“铁道英雄”等人民战争智慧的生动刻画,也有“飞虎队援华”“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战”等跨国记忆的深情回望;既呈现西班牙国际纵队的反法西斯精神共鸣,也讲述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的感人故事。多元视角的叠加,使抗战历史更加立体、真实、饱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响起,许多参观者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凝神聆听。循声而去,一座巨大的唱片造型装置前人头攒动。这是展馆特别设置的抗战歌曲点播区,借助定向音箱技术,《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经典曲目在空中回荡,参观者轻触屏幕即可点播歌曲。△ 1995年8月15日,在贵阳市人民广场举行的万人露天交响音乐会上,演员和万余名市民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展柜中,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首版黑胶唱片、1939年在印度灌录的海外版本静静陈列,见证着这首民族战歌从上海传遍全国、响彻世界的光辉历程。实物展陈与互动体验相融合,构建起“看得见、听得到、触得着”的立体化叙事空间,让历史在沉浸中鲜活起来。据了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人类和平”主题展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静态陈列和动态演绎相结合,讲好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的故事,生动呈现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力量。△ 山西狮脑山血战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上的百团大战纪念馆,科技赋能让历史“活”了起来。数字展厅综合运用声光电、三维建模与全景投影技术,再现八路军将士与人民群众并肩破袭正太铁路的壮烈场景。炮火轰鸣、硝烟弥漫,观众仿佛置身于1940年那场规模空前的破袭战中,感受血与火的洗礼。馆内多处设置二维码,观众扫码即可进入VR数字展馆,实现“云端”观展。截至目前,线上参观人次已突破30万,有效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黎海波强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更要让他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中深刻理解这种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黎海波建议,应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这些教育活动和基地要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以及英雄烈士的故事,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红色理想,赓续红色血脉,以先辈们为榜样,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复兴征程从14年浴血奋战到新时代攻坚克难,从民族救亡图存到复兴崛起,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河北阜平顾家台村的香菇大棚。目前,顾家台村已经建起了50座香菇大棚,年产值达到500万元。2012年底,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在河北阜平发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中华大地打响。面对山高路远、产业薄弱、群众贫困的现实,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镇干部、数百万名基层干部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扎根一线,修路架桥、发展产业。经过八年持续奋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时速300多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呼啸而过。这条哈大高铁的线路,正是当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南满铁路旧址。风驰电掣间,历史与现实交汇,曾经千疮百孔的国家,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经民不聊生的土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这背后,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积厚成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海青指出,抗战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其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击日本侵略,中华民族打的是一场输不起的伟大战争,而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也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我们同样输不起。要想不断夺取这场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表示,在新征程上,我们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又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伟大抗战精神曾激励着中华民族战胜亡国灭种的危机,赢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路上,战胜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赢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终胜利,依然需要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因此,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召唤。

来源:中国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