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庄浪县万泉镇霍李村成了邻近各乡镇蔬菜种植户交口称赞的“明星村”——该村种植的彩椒陆续运往俄罗斯,标志着庄浪县蔬菜首次实现出口。
工人正在分拣彩椒。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梁晓霞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梁晓霞 张沛杰
近日,庄浪县万泉镇霍李村成了邻近各乡镇蔬菜种植户交口称赞的“明星村”——该村种植的彩椒陆续运往俄罗斯,标志着庄浪县蔬菜首次实现出口。
走进霍李村彩椒大棚,工人们正手法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棚外冷链运输车静候装货——这批鲜艳饱满的彩椒,即将跨越国界,走向俄罗斯家庭的餐桌。
“目前已运走三车,为确保新鲜,我们白天采摘,晚上连夜运输!”大棚负责人黄新立语气中透着自豪。
农业执法人员和农技人员对彩椒进行质量安全抽检。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梁晓霞 摄
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县城,何以种出达到出口标准的彩椒?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道出原因: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天然优势,而真正让农产品“高质量走出去”的,还是科技与创新。
今年初,庄浪县“引凤筑巢”,与先正达集团签订出口订单,在霍李村建成50亩高标准彩椒大棚。从选苗、施肥到用药,全程按出口标准严格执行,每几天就有样品送检,技术人员驻点指导。
“颜值高、甜度高、维生素含量高——我们的彩椒就是凭着这‘三高’拿到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黄新立笑着说。
出口带来的不仅是声誉,更是实打实的效益。目前彩椒出口价比国内市场每斤高1至2元,冬季预计可卖到每斤19元,比国内市场价高一倍多。看好市场前景的黄新立,果断追加承包40亩大棚,预计9月底新一茬彩椒就能上市。
农技人员查看榆黄菇长势。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沛杰 摄
近年来,庄浪县紧盯“全国现代设施蔬菜创新引领区”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畅外销、扩内需、强电商”的复合型发展之路:
——对接大型商超,年签订番茄、甜瓜等订单500余亩、3000多吨;
——联动“多多买菜”“美团”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主播带货热度不减;
——引进“白不老豆角”、白色贝贝南瓜,研发“倍味美5号”枸杞番茄,直供长三角商超;
——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建成3000吨果蔬保鲜库、分拣中心和浆水酸菜加工线,让蔬菜就地转化增值;
——应用无土栽培、物联网管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指尖种菜”“智能管棚”。
科技,是庄浪蔬菜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密码。庄浪县发挥蔬菜专家工作站作用,引进草莓番茄等16个新品种,开展组团式人才帮扶,培训县乡村技术人员1540人次。如今,庄浪已组建起20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推动田间管理迈向数字化、标准化。
工人在果蔬保鲜库分拣蔬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沛杰 摄
庄浪坚持“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理念,重点打造“庄浪木耳”“庄浪甜瓜”等地域品牌。“福君”木耳商标已完成注册,“庄浪木耳”绿色认证也即将于年底通过。一次次展销会、推介会上,庄浪蔬菜用品质赢得回头客。
如今的庄浪,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五种生产模式并驾齐驱。今年全县新建塑料大棚402座、日光温室13座,新增设施面积542亩,超额完成计划的108.4%。蔬菜种植面积达7.15万亩,产量6.6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8亿元,越来越多的庄浪人因菜致富。
霍李村村民李彦辉正在大棚里收最后一批黄瓜和茄子:“下茬我就改种彩椒!和黄总说好了,我负责种,他负责销售。”
黄新立则计划带着农户去合作企业总部学习技术:“希望用更先进的方法,带动更多村民通过蔬菜外贸致富。”
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沛杰 摄
来源:甘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