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德意
这实在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换句话说,目前对左派的主张采取有限支持或者不支持态度的穷人,其实占了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而对左派的主张持全盘支持态度的穷人,在这个社会上是极少数。
比如你问一个劳动者三个问题。
1.你认同现在的分配体系吗,你觉得你的工资合理吗?
劳动者大概率要回答,不认同,不合理,但那也没有办法。
2.你支持劳动法吗?
他大概率是要回答支持。
3.你认同废除以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律,工人自己组织政权吗?
他大概率给不出一个完美的回答,因为这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这个理解范围是什么?
明明历史上出现过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权,无论是短期执政还是长期执政,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成熟的或者幼稚的工人政权,都已经出现过很多了,那为什么工人还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无产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进一步说,无产者的世界观的边界是由什么决定的?
回答,由统治阶级的精神力量直接决定。
那么统治阶级的精神力量又由什么决定?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问题到这里已经十分清晰。
无论你是一个积极生活的工人阶级,还是一个流氓无产阶级,亦或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或者充满小资思想的脱产学生,甚至是资产阶级,一般地看,你的思想都是由资产阶级的精神力量直接决定的。
而资产阶级的精神力量来源于其占据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
问题的答案已经出现:根本上,决定绝大部分人思想的是现行的生产关系。
它塑造与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精神力量,又将这一精神力量通过对于生产的组织,对于社会的组织,对于一切物质生活的组织灌输给一切人,包括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因此,微观地看某一个工人阶级的个体,他不支持革命的概率是极大的。
这也是不少自认左派的朋友在生活中面临的一个极大的痛苦,因其自身看了一些mlm的东西,认为这东西太科学了,太先进了,太革命了,为什么大家都不认同我?
坏就坏在这个“太革命了”,一旦这个观念是革命性的,那么它的先进性也好,科学性也好,都是要靠边站的,就是因为你太革命了,不会容于当前的“主流”思想,甚至工人们也要反对你。
这样看岂不是一个死结?永远都无法让这个社会的无产者们认同mlm的观点了?
聪明的老马概略性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只要阶级的统治完全不再是社会制度的形式,也就是说,只要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西,那么,一定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整个假象当然就会自行消失。特殊利益:官僚的利益,各类资产阶级的利益。
说成普遍利益:官僚没有特殊利益,资产阶级没有特殊利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制度的形式:私有制
被组织成为政权的统治阶级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组织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生产的组织,同样的,统治危机的出现也往往是从生产危机的出现开始的。
也就是说,当统治阶级不能够照旧维持自己的统治,当私有制遇到了不可解决的问题,且统治阶级的自救行为告罄,无产者组织政权时,资产阶级思想对无产者的束缚就会被消灭掉。
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革命者都发自内心的认同要废除旧阶级统治的一切特权,并不是所有革命者都认同要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并不是所有革命者都认同新政权应当而且必须反对修正主义。
那又如何?
革命已经在发生,这是最为重要的,而革命中这样那样的细枝末节,革命前后社会的各种矛盾,本身就需要一场革命的到来,需要一种冲决罗网的力量。
而在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在革命政权对于生产的组织中,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组织中,新的道德和法律,新的世界观将同样地灌输给群众,这是一种真正的、整体性的灌输,而非如今这种个人对个人的灌输。
这是一天能顶二十年的日子。
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培养一个合格的帝国公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而在革命战争面前,这个帝国公民变成革命战士只需要一天时间。
它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以超过旧观念千万倍的速度迅速地占据革命群众的头脑,转换为物质力量,果决而磅礴地将旧世界的污秽涤荡殆尽,它的传播效果,远非只能被动接受的,散发着臭气的旧观念所能比拟。
二者的差异就好像一股浪潮和一堆垃圾的区别。
革命的到来有着一个显著的前兆:旧有的统治不能够继续维持了。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旧生产关系自身的矛盾(这是具有决定因素的内因),又有组织成为阶级的工人们(先锋队)的推动(这是不可忽视的外因)。
我们要团结起来进行无产阶级本阶级的工作,无产者和贫苦农民就会愈来愈多地转到我们方面来。因为实际生活将时时打破“社会民主党人”齐赫泽、策列铁里、斯切克洛夫之流,以及“社会革命党人”这些更“地道的”小资产者等等的小资产阶级幻想。——列宁《论两个政权》
在平时(经济危机未爆发,战争未爆发时期),阶级力量对比不利于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主要活动为争取群众的认同与支持,提出由政治目的决定下的经济诉求,既在平时改善群众生活,又增加统治的成本,加速其危机的到来。
而在危机时(经济危机已经爆发,战争已经爆发时期),阶级力量对比开始向无产阶级倾斜,先锋队的主要活动为以自身为核心,组织和领导革命战争,尽可能直接而迅速地结束旧政权的统治。
在革命战争时期,有组织的一百个布尔什维克可以领导一万个心向革命的群众。这一万个革命的群众,在关键时刻,对历史走向能够起到的作用,是超过一百万无组织的“逍遥派”的。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来源:缤纷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