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刘放下磨得发亮的菜刀,瞅了眼墙上挂着的日历。那是2014年的日历,老伴最后买的。日历上的阴历和阳历都对不上了,但他舍不得扔。
天又暗了。
老刘放下磨得发亮的菜刀,瞅了眼墙上挂着的日历。那是2014年的日历,老伴最后买的。日历上的阴历和阳历都对不上了,但他舍不得扔。
十年了。
屋外下着小雨,檐口的雨水哗哗地流,像是老天爷在帮他掉眼泪。
老刘打开煤气灶,放了一勺油进锅里。油一热就发出滋滋的声音,他往锅里倒了两把洗好的青菜,又放了点盐。这些年来,他的炒菜手法越来越熟练,却怎么也炒不出老伴那个味。
菜出锅了,米饭也好了。一盘青菜,一小碗米饭,一双筷子,一把勺子。他坐在桌边,摸了摸胡子拉碴的下巴,想起老伴总说他该刮胡子了。他笑了笑,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又放下筷子。
孤独像浓稠的汤,连筷子都插不动。
“咚咚咚。”
敲门声突然响起,老刘愣了一下,缓慢地站起来,拖着一双布拖鞋走向门口。
“谁啊?”
“刘大爷,是我,小王。”
老刘拉开门,看见了那个住在对面楼的小伙子,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头发乱糟糟的,像个刚睡醒的鸡窝。
“有事吗?”老刘问。
小王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爷,今天我想蹭顿饭!”
老刘愣了一下,看了看身后简陋的饭桌,又看了看小王。
“进来吧。”
老刘回到厨房,从柜子里拿出另一双筷子和一个碗,那是老伴的碗,上面有一道裂痕,但他舍不得扔。他又炒了一盘鸡蛋,还煎了两块老伴生前爱吃的豆腐。
“小王,你怎么想起来找我蹭饭了?”老刘边摆碗筷边问。
小王坐在桌边,眼睛却盯着墙上的相框,那是老刘和老伴年轻时的照片。老伴穿着一身蓝色的连衣裙,笑得像朵花。
“我刚下班,肚子饿了,闻着您家的菜香就过来了。”小王说,“您不会赶我走吧?”
老刘笑了笑,摇摇头:“不会,不会。只是我这饭菜简单,你可别嫌弃。”
“哪会,大爷您做的饭肯定比我自己煮的好吃多了。”
两人坐下来吃饭,小王狼吞虎咽的样子让老刘看了直乐。他想起儿子小时候吃饭的样子,也是这么香。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了省城,如今只有过年才能回来看看,平时都是打个电话问问他过得怎么样。
“慢点吃,别噎着。”老刘说。
小王抬头笑了笑,嘴里塞满了饭:“大爷,您做的青菜真香,豆腐也好吃。”
“是吗?你多吃点。”老刘夹了一块豆腐放在小王碗里,“我老伴生前最爱吃这豆腐了,她说我煎的豆腐外焦里嫩。”
“您老伴…”小王咽下嘴里的饭,欲言又止。
“走了十年了。”老刘说,眼睛看向窗外的雨,“就是这样的雨天,她走的。那会儿她总念叨想吃我煎的豆腐,可惜走得急,没来得及…”
小王沉默了一会,又继续吃起饭来。
饭后,小王主动收拾餐具,老刘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雨发呆。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习惯不代表不孤独。
小王洗完碗,走到客厅,看见茶几上放着一盒没拆封的牙签。盒子上落了一层薄灰。
“大爷,您这牙签是新买的?”
老刘摇摇头:“不是,是老伴走前买的。她说我总是用筷子剔牙不好,专门给我买了牙签。后来她走了,我就没拆,怕用完了。”
小王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坐会儿吧。”老刘拍了拍身边的沙发。
小王坐下,一不小心碰掉了茶几上的遥控器。他弯腰去捡,发现茶几底下有个铁盒子,里面满是烟头。
“您…”
“嗯,抽烟。”老刘说,“老伴在的时候不让我抽,说对身体不好。她走后我就抽上了,烟头舍不得扔,全攒着。”
小王看了看那铁盒子,数都数不清的烟头,十年的时光都在里面了。
“您儿子知道吗?”
“他哪知道这些。”老刘笑了笑,“他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让他担心。”
小王低下头,像是在思考什么。
“对了,你今天怎么会来找我蹭饭?”老刘突然问。
小王抬起头,眼睛有些闪烁:“就是…就是饿了。”
老刘看着他,没再追问。他起身走到电视柜前,拿出一个小暖水袋,里面的水早就凉了。
“天气凉了,记得添衣服。”老刘说,像是对小王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小王点点头:“大爷,要不明天我再来蹭饭?”
老刘一愣,随即笑了:“行啊,明天我多炒几个菜。”
就这样,小王开始每天晚上来老刘家吃饭。有时候他会带些菜来,说是自己买的,想让老刘尝尝。有时候他会带些水果,说是超市打折。老刘知道小王是个普通打工仔,工资不高,但他从不拒绝小王带来的东西,因为他知道那是小王的心意。
一天晚上,小王没来。老刘坐在桌前,看着对面空荡荡的座位,总觉得少了什么。电话响了,是儿子打来的。
“爸,您身体还好吧?”儿子问。
“好着呢,老胳膊老腿的,不中用了,但还能动弹。”
“爸,您最近有没有好好吃饭?别光喝粥啊。”
老刘笑了:“我最近伙食好着呢,每天都有肉有菜的。”
“真的?别骗我啊。要不我找个保姆?”
“不用不用,我一个老头子,用得着保姆吗?”老刘连忙说,“对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那个煎豆腐,我最近又开始做了。”
“是吗?妈在世的时候做的那种?”
“对,就是那种。”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子的声音有些哽咽:“爸,过年我一定回去看您,您可别馋我。”
“好好好,我给你留着。”老刘笑着说。
挂了电话,老刘看了看墙上的日历,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他叹了口气,收拾好碗筷。今晚小王没来,他有些不习惯,但也理解年轻人忙。
第二天晚上,小王来了,带来一袋水果和一盒月饼。
“大爷,昨天公司加班,没来得及过来,真不好意思。”
老刘摆摆手:“没事没事,年轻人忙是正常的。”
“这月饼是我们公司发的,说是什么品牌的,挺贵,我给您带来了。”
老刘接过月饼,看了看包装,确实是个贵牌子。他把月饼放在茶几上:“等会儿吃饭前切开尝尝。”
小王点点头,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大爷,您看这个。”
老刘接过纸,上面是一份体检报告。他看了半天,才明白小王这是让他去体检。
“我这把年纪了,检什么检啊。”
“大爷,我听说咱们社区老年人可以免费体检,就去问了问。您看这上面写着呢,后天上午八点,您去那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行。”
老刘看了看小王认真的表情,点了点头:“行,那我去看看。”
吃完饭,老刘和小王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老刘发现茶几上的牙签盒被拆开了,里面少了几根。
“你用牙签了?”
小王点点头:“嗯,刚才吃饭卡牙了。大爷,这牙签放这么久,都有些变色了。”
老刘笑了笑:“没事,牙签不会坏的。”
“大爷,”小王突然转向老刘,“您想不想…”
“想什么?”
“没什么。”小王摇摇头,又专心看起电视来。
体检那天,小王请了假,陪老刘一起去。医生说老刘的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点高血压,需要定期吃药控制。小王把医生的话一字不落地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
出了医院,小王带老刘去了一家老字号面馆,点了两碗牛肉面。
“大爷,您看这牛肉,跟您煎的豆腐一样,外焦里嫩。”
老刘笑了:“哪有那么夸张。”
吃着面,小王突然说:“大爷,我有个事想跟您说。”
“什么事?”
“我其实…”小王放下筷子,“我其实是特意来找您蹭饭的。”
老刘放下勺子:“怎么说?”
“我看您每天一个人在家吃饭,总是做那么一点点,有时候甚至就喝粥配咸菜。我…我就想着能不能让您多做点,吃得好一点。”
老刘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孩子,心眼真多。”
“我爸妈在老家,我在这边工作,也是一个人。我知道一个人吃饭是什么感觉。”小王低着头,“其实,一开始我是想邀请您去我家吃饭的,但我住的地方太小了,而且做饭也不好吃。后来我想,与其那样,不如…”
“不如来蹭我的饭。”老刘笑着接过话头。
“嗯。”小王点点头,“您不会生气吧?”
老刘摇摇头:“不会。你这孩子,挺有心的。”
两人沉默着吃完了面。回家的路上,小王突然问:“大爷,您晚上睡觉冷不冷?”
“还行,我有厚被子。”
“我看您那暖水袋都破了一个角,我给您买个新的吧。”
老刘摆摆手:“不用不用,用了那么多年,习惯了。”
“那不行,破了会漏水的。”小王坚持道。
老刘没再反对。回到家,小王拿着破暖水袋出门去买新的,老刘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天又下雨了,和十年前老伴走的那天一样。
老刘起身走到卧室,打开壁橱最上面的抽屉,拿出一个小布包。布包里是老伴的遗物,一串钥匙,一本发黄的日记,还有一张两人年轻时的合影。老刘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些东西,然后又放了回去。
“芳啊,你看,我没有辜负你的嘱托,我好好地活着呢。”老刘对着空气说。
小王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暖水袋,还有一盒感冒药。
“大爷,您这两天老咳嗽,我给您买了点药。”
老刘接过药,心里暖暖的。
晚上,小王临走前,老刘拉住了他:“小王,谢谢你。”
“谢什么啊,大爷。”小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谢谢你陪我吃饭,陪我说话。这些年,我一个人,习惯了。但人啊,哪能真的习惯孤独呢?”
小王点点头:“大爷,明天我还来。”
“好,明天我多做点菜。”
小王走后,老刘坐在沙发上,拿出那盒被拆封的牙签。他取出一根,小心地剔了剔牙,然后把用过的牙签放回盒子里。老伴买的牙签,一根都不能浪费。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老刘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每天的晚饭时间,因为小王会来。他会提前规划好今天做什么菜,会去菜场挑最新鲜的食材,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他甚至开始每天刮胡子,就像老伴在世时要求的那样。
一天,小王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
“大爷,这是我们公司的老板,姓张。”小王介绍道。
“张老板好。”老刘有些拘谨。
“刘大爷好。”张老板笑着说,“小王常跟我提起您,说您做的饭菜特别香。今天我冒昧来打扰,还望您不要见怪。”
老刘连忙摆手:“不打扰不打扰,你们坐,我去做饭。”
晚饭做好了,老刘特意多炒了几个菜,还煮了个汤。三人围坐在小餐桌前,张老板夹了一筷子青菜,赞不绝口:“刘大爷,您这手艺,确实好。”
“过奖了过奖了。”老刘笑着说。
饭后,张老板突然问:“刘大爷,听小王说您一个人住?”
“是啊,老伴走了十年了,儿子在省城工作。”
张老板点点头,又问:“您平时都吃什么?”
“随便弄点,有时候炒个青菜,有时候就喝粥配咸菜。”
张老板和小王对视了一眼,然后张老板说:“刘大爷,我有个不情之请。”
“您说。”
“我们公司最近开了个食堂,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厨师。您看,您能不能…”
老刘愣了一下:“我?”
“是啊,”张老板诚恳地说,“您的手艺这么好,如果能到我们公司食堂帮忙,员工们肯定很高兴。当然,我们会给您合适的薪水。”
老刘看了看小王,又看了看张老板:“我这把年纪了,还能…”
“能!”小王急忙说,“大爷,您身体这么硬朗,精神这么好,肯定能行。而且我们公司离这不远,步行十分钟就到。您要是累了,随时可以休息。”
老刘沉默了。他想起老伴生前常说,人活着要有个盼头。这些年,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发发呆,偶尔去菜场买点菜,生活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
“可以试试。”老刘终于说。
张老板和小王都笑了。张老板说:“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小王来接您,带您去公司看看环境。”
送走张老板和小王,老刘坐在沙发上,看着墙上的老照片,想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但他愿意试一试。
“芳啊,”老刘对着照片说,“我要去上班了,你说我行不行?”
照片里的老伴依旧笑得像朵花,仿佛在给他鼓励。
第二天,小王来接老刘。老刘换上了许久不穿的那件深蓝色外套,还特意戴上了老伴送的手表。
“大爷,您今天特别精神。”小王由衷地说。
老刘笑了笑,跟着小王出了门。
公司食堂不大,但设备齐全。张老板带老刘参观了一圈,然后说:“刘大爷,您看着怎么样?”
“挺好的,设备比我家里的好多了。”老刘说。
“那就这么定了。您看,从明天开始,您每天负责中午和晚上的饭菜,早上就不用来了。工资我们按月发,每月…”
张老板报出一个数字,老刘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值这个价。”张老板拍了拍老刘的肩膀,“您放心,我们不会亏待您的。”
就这样,老刘开始了他退休后的第一份工作。刚开始他有些紧张,害怕做不好,但小王总是在旁边鼓励他。慢慢地,他的饭菜赢得了公司员工的一致好评。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就冲着刘大爷的饭菜,这份工作也不能辞。
老刘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规划今天的菜单。然后他会去菜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回家收拾一下,就去公司食堂。中午和晚上,他看着员工们满足地吃着他做的饭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小王依旧每天晚上来老刘家吃饭。只不过现在常常是小王先到家,帮老刘收拾收拾,然后等老刘下班回来。
一天晚上,小王问:“大爷,您喜欢这份工作吗?”
老刘点点头:“喜欢。有事做,有人说话,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待着,连说话的对象都没有。”
小王笑了:“那就好。”
转眼到了年关,老刘的儿子要回来了。老刘特意打电话告诉儿子,不用接他,他要在公司食堂准备年夜饭。
“爸,您在说什么呢?什么公司?什么食堂?”儿子一头雾水。
老刘这才想起,这些变化都没告诉儿子。他笑着说:“我有工作了,在一家公司当厨师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子的声音有些哽咽:“爸,您真是…”
“怎么了?”
“没什么,”儿子说,“我明天到家,您等我。”
儿子回来那天,老刘特意请了假。他做了一桌子菜,其中就有那道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的煎豆腐。
儿子一进门,就给了老刘一个大大的拥抱:“爸,您真是太棒了!”
老刘拍了拍儿子的背:“行了行了,别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来,尝尝爸给你做的豆腐。”
吃饭的时候,儿子问起了老刘这份工作的来历。老刘就把小王来蹭饭,后来介绍他去公司当厨师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
“小王这孩子挺好的,”老刘说,“要不是他,我现在还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呢。”
儿子点点头:“爸,改天让我见见这个小王。”
“行啊,他明天就来。”
第二天,小王来了,见到老刘的儿子有些拘谨。但儿子热情地握住小王的手,说:“谢谢你照顾我爸。”
小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应该的,刘大爷人好,做的饭也好吃。”
三人一起吃了顿团年饭,气氛融洽。吃完饭,儿子突然说:“爸,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
“什么好消息?”
“我调回来了,就在县里工作。以后可以经常回来看您了。”
老刘一愣,眼睛湿润了:“真的?”
“真的。”儿子笑着说,“不过您现在这么忙,恐怕是没时间管我了。”
老刘笑了:“胡说,爸永远有时间管你。”
小王也笑了,看着这对父子,心里暖暖的。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老刘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烟花。十年了,这是他过得最充实的一个新年。
“芳啊,”老刘在心里说,“你放心吧,我很好。有小王这孩子陪着我,有儿子回来看我,还有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你在那边,也要好好的。”
窗外的烟花越来越盛,像是在回应他的话。老刘笑了,他知道,生活还在继续,而且会越来越好。
“大爷,”小王走过来,站在他身边,“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老刘说,眼里闪烁着光芒,像是烟花的倒影,又像是重获新生的希望。
来源:快快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