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上,于禁带领三万大军投降关羽,关羽为什么不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4:41 2

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龍影Jackiemovie

编辑 |龍影Jackiemovie

三万大军,一夜之间全军覆没,堂堂曹魏名将于禁,竟然主动向关羽投降!

更令人费解的是,关羽明明唾手可得一支精锐之师,却对于禁敬而远之,甚至没有利用这支降军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是因为什么?是对降将的不信任,还是另有隐情?

襄樊城外,暮色渐沉。浓重的乌云压得让人喘不过气,远处传来隆隆雷声。

关羽立于城楼,凝望着天际那一片阴沉。多日来连绵不断的大雨,让汉水水位节节攀升,如今已经漫过了堤岸。

城楼上的旌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预示着一场足以改变战局的暴风即将来临。

"报——"一名斥候冒着大雨疾驰而来,"将军,于禁的七军被大水围困,已成泥泞之地,难以撤离!"关羽眯起双眼,目光如电。

这场天降甘霖,正合他心意。他早已布下了周密的水军部署,就等着这个时机。

想起当年在徐州之战时,曾见过曹军如何被大水所困,而今天时局轮转,曹军又将面临同样的困境。

关羽手抚青龙偃月刀,转身对左右道:"传令水军严阵以待,若于禁军想突围,必定会向西北高地移动。着令前军在高地埋伏,其余各部严防死守,不得放走一人。"传令兵领命而去,消失在瓢泼大雨中。

夜色更深,大雨倾盆。于禁的军营中,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身影。

将士们有的在加固营寨,有的在抢救粮草。多年征战生涯,于禁从未遇到如此险境。

营中积水已经漫过膝盖,粮草军械尽数浸泡在水中。士兵们扶老携幼,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跋涉,马匹惊恐嘶鸣,军心已然大乱。

"报告都督,于禁带领三万将士,在军前举白旗求降!"传令兵的声音透着几分激动,"只有庞德将军,率领亲兵死战不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帐中诸将无不欣喜若狂。

三万精锐,这可是一支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

关羽帐下众将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主张立刻接纳这支生力军,认为可以让他们立即参与攻打樊城的战事;有人则忧心于禁会成为军中的隐患,毕竟这些人跟随曹操多年,今日投降不过是被形势所迫。

关羽却岿然不动,手指轻敲案几,若有所思。

他想起了当年曹操对于禁的评价,能让老奸巨猾的曹操都赞不绝口的将领,今日如此轻易投降,其中必有蹊跷。

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关羽屏退左右,独自在帐中踱步。

他深知,此时的决断将直接影响整个襄樊之战的走向。若是用之不当,这三万降兵非但不能成为助力,反而可能成为致命的隐患。

深夜议事

关羽大帐内,烛火摇曳。粮草官刚刚呈上了一份紧急报告:前线六万大军所需粮草,现有储备仅够半月之用。

而零陵、武陵两郡地广人稀,即便加紧征调,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粮草之困。

粮草官战战兢兢地补充道:"都督,若是再添三万兵马,现有粮草撑不过七日。前方各处粮仓存粮有限,即便是征调民间余粮,运送到前线也需时日。况且这连日大雨,道路泥泞,运粮更是困难。"

"都督,末将以为,可将这三万降兵分散编入我军,补充战力。"一名将领建议道,

"我军兵锋正盛,若能得此良助,必能一举攻下樊城。"说这话时,他的眼中闪烁着急切的光芒。

"此言差矣。"帐中另一名老将摇头,"于禁治军有方,威望甚重。这三万将士,表面上是被大水所困才投降,实则对曹操仍是忠心耿耿。若贸然收编,恐怕会成为军中的隐患。况且这些将士初降,军心未稳,若是编入我军,恐怕会动摇军心。"

谋定后动

关羽抚须沉吟,想起了当年在宛城之战时,于禁曾力挓青州兵,整肃军纪的往事。

能得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的于禁,绝非优柔寡断之辈。今日投降,必是形势所迫,为保全将士性命。这样的将领,用之反而不如疏之。

关羽深知,一个能在危急时刻为三万将士做出投降决定的统帅,必然深得部下信服。这种人心凝聚力,正是最危险的地方。

更何况,眼下粮草紧缺,六万大军的消耗将会让军中后勤雪上加霜。若是勉强收编,不但无法发挥其战力,反而可能影响军心。

那时候,他曾亲眼目睹过一支投降部队如何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历史的教训告诉他,用降兵如同玩火,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落子无悔

关羽最终下达了命令:将于禁及其部下,全数押解至荆州南郡。既不编入己方军队,也不加以苛责。

这看似放弃了一支强兵,实则是明智之举。命令一出,众将虽有不解,却无人敢违抗。

关羽站在帐外,望着远处火把在雨中明灭。

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放弃了一支可以即刻投入战斗的生力军,但这也意味着避免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他想起了当年刘备常说的一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用人之道上,谨慎从不是过错。

关羽深知,军队不在多而在精。即便暂时放弃了这支生力军,只要能确保军心稳固,后勤充足,攻下樊城指日可待。

更重要的是,这个决定避免了在军中埋下隐患。他派人仔细清点了于禁军中的武器装备,将能用的收编入库,其余的则一并押解到后方。

兴亡启示

那一夜的大雨,不仅改变了于禁三万将士的命运,也让关羽做出了一个重要抉择。

在用人之道上,关羽展现出了过人的远见。他明白,一时的归顺不等于真心的效忠,粮草的充足比兵力的多寡更为重要。

关羽的这个决定,看似是放弃了眼前的利益,实则是在为更长远的胜利做准备。

在乱世之中,一个统帅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善于把握机会,而是能够在机会面前保持清醒。

或许正是这份深谋远虑,让关羽能在乱世中屡建奇功。

在用人之术上,不为表象所惑,不为一时所动,方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在治军用人上,不仅要有识人之明,更要有舍弃之勇。正如古人所言:"将在谋不在勇。"关羽这次的决定,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一个真正的统帅,不仅要有决断力,更要有战略眼光。

关羽的这个决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启示:用人之道,重在审时度势,而不是一味地贪多求全。这也许就是他能在三国争霸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来源:龍影Jackiemovi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