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鄂西北战场:(14)人物●抗日救国的魏克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06:29 2

摘要: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均县(今丹江口市)盐池河人魏克明奔赴山西投身民族革命。他在太原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牺盟会的组织宣传工作。1939年春,他奉命调到长治,任牺盟会《战斗日报》《黄河日报》总编,开始新闻工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均县(今丹江口市)盐池河人魏克明奔赴山西投身民族革命。他在太原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牺盟会的组织宣传工作。1939年春,他奉命调到长治,任牺盟会《战斗日报》《黄河日报》总编,开始新闻工作。1941年4月起,他先后调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副总编和《新华日报》(太岳版)社长兼总编,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和评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1949年以后,魏克明历任《解放日报》副总编、总编和《新闻日报》党组书记、副社长等职。

奔赴山西投身民族革命

魏克明,亦名克纯、笃生。1908年,他出生在武当山麓的均县盐池河,幼从塾师读书。1924年,魏克明考入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受早期共产党人萧楚女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

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均县党组织领导下,他投入家乡农民运动。1929年到武昌,经叔父魏和阶保荐,魏克明任湖北省政府建设厅录事,负责政府机关记录、写。1931年,他考入湖北省立高中,在校传播进步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魏克明投入学生救亡运动,被推为该校学生救亡会负责人之一。他带领同学罢课请愿、刷标语、散传单,宣传抗日救国,并与进步师生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出版进步刊物,抨击时政,遭学校开除。1932年夏,他与上海左翼青年同盟取得联系,随后以社会科学研究会为基础成立左翼青年同盟武汉分盟。不久,武汉分盟遭破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魏克明奔赴山西投身民族革命。他在太原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牺盟会的组织宣传工作,不久调至阳城县担任县牺盟分会特派员。

同年10月,在山西阳城县担任区牺盟特派员、区长的赵树理也调回县牺盟分会工作。当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有一个组织叫主张公道团,口号是“打倒坏官坏绅坏人,扶持好官好绅好人”,很能迷惑一些人。原来的团长姓李,是阎锡山的心腹,此人劣迹颇多。为了把政权掌握到共产党的手中,牺盟会就发动群众把姓李的赶走了。

这时,魏克明代表党组织找赵树理谈话,要他出任阳城县主张公道团团长。开初,赵树理有点不愿意。他说:“我是共产党,当阎锡山的官,不是让群众骂我…·”

魏克明代表党组织劝他:“这是策略,只有当了他的官,才能名正言顺地把阎的政权夺到咱们手中,这有利于抗日。”当时,魏克明还代表党组织介绍赵树理加入了“民族革命同志会”。同志会是阎锡山的核心组织,非常反动。魏克明告诉赵树理:“这样做,是为了麻痹地方政权中阎的嫡系分子,便于开展工作。”赵树理服从组织决定,加入了。但只名义说是,没有办任何组织手续。

1939年,国民党军队源源不断地进驻阳城境内,与共产党的抗日活动制造摩擦,尤以十四军的八十三师为最甚,不断排挤、打击共产党的各项抗日活动。

当时有个组织叫“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是由共产党、国民党、牺盟会、公道团联合组成的。阎锡山规定,各县县长要兼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委员长,县牺盟会特派员、县主张公道团团长要兼任副委员长,其他单位出任委员。

按照阎锡山的规定,阳城县县长陈发贵是阳城县“总动员委员会”委员长,牺盟会特派员魏克明、公道团长赵树理就是两位副委员长了。

魏克明力挺赵树理

一次,十四军寻衅闹事,他们以商量抗日事宜为借口,突邀陈发贵、魏克明、赵树理到十四军军部开会。

魏克明劝赵树理要理直气壮地同他去出席会议。他说,斗争中要立足公道,针锋相对。

会上,八十三师政训处主任李英樵首先向陈发贵、魏克明、赵树理提出改组总动员委员会,调整、增补人员,凡国民党驻阳城的军队,每个师必须有一个代表参加总动员委员会,而且担任副委员长职务。

县长陈发贵以理驳斥:“总动员委员会已经组成,哪些单位该派代表,由上级决定。国民党驻军已有人担任委员。李先生提出此事已成为马后之炮,纯属无理要求。本县长身为一县之长,又是总委会委员长,表示断然拒绝。”

李英樵满口脏话,要求魏克明支持他,并把手枪放到桌上,威胁说:“不答应,这手枪就要说话了!”这时,魏克明说:“总动员委员会及地方各界派代表组成的抗日团体,军队已有代表介入。你提出每师出一个代表,并要当副委员长,这纯粹是削弱抗日军人的力量,干涉地方行政。军队都介入地方活动,还能专心打仗么?李先生这番高论,贵军军长知道吗?”

魏克明的简单几句话,驳得李英樵哑口无言。李英樵不甘心就此罢休,见陈发贵、魏克明都很硬,没有回旋余地,于是把赌注下到赵树理身上。

李英樵先发制人。他向一个参谋长递了一下眼色,那个参谋长突然站起,先骂一句“奶奶的!”随即杀气腾腾地举起手中的砍刀,砍下一个桌角,又把腰间手枪取下,“啪”的一声放到桌上,大声吼道:“赵树理,我看你这个公道团长要不要脑袋?要脑袋,就得主张公道,马上答应我们李主任的要求!”

赵树理原本坐着抽旱烟,他见这个参谋长耍无赖,早已怒火中烧。他“腾”地一下站起来,把拳头在桌上狠狠一击,震得桌上的茶缸都跳起来。他狮子般地吼道:“休得无礼!这是开会,不准撒野!你们想欺侮人吗?告诉你:赵树理不是胆小鬼,不是吃素的,不是好惹的!我是主张公道团团长,就是要主张公道!你用砍刀砍掉一个桌角,又把手枪摔得叮当响,有什么用!就是你砍掉我的脑袋,打穿我的胸膛,你们的无理要求,我也不能答应!”

赵树理按照魏克明事先的交代,临危不惧,坚强不屈,脸不变色,心不慌张,怒发冲冠地把双手插在腰间,稍微缓和了一下口气,接着说:“你们是军人,是中国的军人,你们说说中国军人的含义是什么?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民族气节的含义又是什么?你这堂堂的参谋长还算不算中国人?在这民族受难、国家沦亡的今天,不去前方打鬼子,却来这里与自己人过不去,中国人弄中国人,你这算哪一路本事?我今天也庄严声明:你们提的无理要求,我这个公道团团长坚决不答应,因为它不公道!我这个总动员委员会副委员长坚决不答应!因为它不利于动员全民抗战!”说完,赵树理坐下来,又抽起了他的旱烟。

1939年春,魏克明奉命调到长治,任牺盟会《战斗日报》《黄河日报》总编,开始新闻工作。1941年4月起,先后调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副总编和《新华日报》(太岳版)社长兼总编。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和评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1949年1月,北平解放,魏克明任华北《人民日报》副社长,5月随军南下进入上海,历任《解放日报》副总编、总编和《新闻日报》党组书记、副社长等职。1963年12月,他当选为中共上海市第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65年9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他在领导办报工作中,力主报纸宣传要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呼声,使读者喜闻乐见,经常同记者一起深入基层,采写报道。

主动退居二线当顾问

自1953年起,魏克明患有肺结核、胃病等多种疾病。右肺被切除1/4,常常抱病坚持工作。

1959年,他所著《论家庭》一书阐述要正确处理家庭和集体、国家的关系,强调限制人口增殖,提倡计划生育。“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残酷迫害,常作诗以抒其愤,后整理成《讽颂诗抄》一册。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魏克明重返解放日报社,后主动退居二线当顾问。

1978年1月,魏克明写了一首诗:“狠批两估计,心潮涌如山。无限绞心事,历历呈眼前·…··结舌成过去,扬眉在今天。火里生凤凰,污泥出青莲。”表示在经受一场浩劫之后,要像火中凤凰一样,更加振奋精神,为党工作。他担任《解放日报》顾问之后,确实实现了他的心愿。

1979年《解放日报》创刊30周年,魏克明出席纪念大会,作题为《解放日报的三十年》的讲话,总结30年来报纸宣传工作的经验教训。

1980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八报负责人座谈会上,岁的魏克明尽管行动困难,仍然坚持参加会议,而且经过认真准备,作了发言。他指出,现在正是新闻工作大有作为的时期,是发明创造的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期,鼓励大家开辟宣传工作的新天地。他针对当时报纸宣传中存在的缺少重要言论,缺少重大典型,轻飘飘、不解渴的缺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对怎样办好报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解放日报社党委经过研究,认为魏克明的建议很重要,会后就作了改进报纸宣传工作的打算,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魏克明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新闻事业。数十年来,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献给党的新闻事业。他在领导报纸工作中,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同时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作为顾问,魏克明仍继续战斗在第一线。他关心报纸工作,努力学习中央文件,制订报纸宣传计划,研究报纸改革方案,以至报纸的标题、版面、文字差错,他都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

魏克明学习和工作的劲头,使了解他健康状况的同志深感惊异。他除了听新闻、看报,还查阅各种资料,其余的时间就是考虑给报纸的宣传出主意,写评报意见。他看到报上有一篇好文章或一个好版面,就高兴地写出评报意见,鼓励编辑记者。倘若发现问题,他也及时提出批评建议。他担任顾问两年半来,光是评报的信,每周都有一两封。《解放日报》总编室保存的魏克明给总编辑的信件,有厚厚一大沓。他常常为报纸写文章。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不少精力旺盛的青年记者也赶不上。他写的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心得的文章,重评《清宫秘史》、重评《水浒》的文章,研究白居易诗歌创作的文章,一篇又一篇,提出不少问题,发人深思。

作为《解放日报》的顾问,魏克明还经常关心上海整个新闻界。《文汇报》总编辑,广播电台台长,都是他家中的座上客。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向魏克明谈谈情况,向他请教宣传中碰到的问题,共同琢磨,拟订报道的选题。

1982年1月14日,魏克明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

来源:秦楚刊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