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日,班主任如何给孩子们上一堂走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06:34 2

摘要:天安门广场盛装以待,长安街旌旗招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即将举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该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教育契机,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澎湃?

天安门广场盛装以待,长安街旌旗招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即将举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该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教育契机,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澎湃?

观看前的铺垫:让历史不再遥远

“抗战知识知多少”互动问答开始啦!我并没有直接打开电视,而是在黑板上写下“1931”“1937”“1945”几个数字。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些数字,等待着解释。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我缓缓讲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1945年,我们终于赢得了伟大胜利。”

看着孩子们由好奇到凝重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正如一篇评论所言:“当代青少年对‘抗战精神’的认知,常常隔着时间与书本的距离”。

同步观看:在沉浸中感受震撼

阅兵式开始!当直升机空中护旗梯队率先飞过天安门广场,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我及时讲解:“这面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徒步方队的出现引起了又一轮高潮。“这些解放军叔叔阿姨的步伐怎么这么整齐啊?”一个小男孩惊叹道。我告诉孩子们:“这整齐的步伐,象征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意志和力量。”

装备方队驶过屏幕时,我重点介绍了这些装备的意义:“这些装备展示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维护和平的保障。”

观看后的深化:从激动到行动

观看结束后,我组织了 “小小阅兵式” 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展示自己心目中的阅兵式。有的组模仿徒步方队走正步,有的组用积木搭建装备方队,还有的组用画笔画出了空中梯队。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阅兵的意义。

接着我们开展了 “抗战精神传承”讨论会。孩子们纷纷发言:“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的坚强意志”、“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造更先进的武器”、“我要爱护环境,让国家更美丽”……

融入心理元素:从情感到内化

我特别注意到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他们,抗战历史确实有着时间和书本的距离。所以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拉近这段历史:

故事化讲解:讲述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英雄也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和她们一样的情感和梦想。

可视化展示:除了观看阅兵,我还展示了一些抗战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历史更加直观。

联系现实:将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延伸活动:让爱国成为日常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止于一时一刻。我设计了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计划

建立 “英雄档案”,每个孩子选择一个抗战英雄进行研究,了解英雄的生平和事迹,并在班会上分享;

开展 “家乡抗战故事寻访”活动,让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寻访家乡的抗战遗迹和故事,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组织 “我为祖国添光彩”行动,鼓励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无论是好好学习、帮助同学,还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都是爱国的表现。

特别的收获:看不见的成长

放学时分,我看着孩子们郑重地将红旗贴在书包上,听着他们讨论着今天的收获,我知道爱国主义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播下。

“老师,我知道了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认真地说。

“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兵,保卫国家。”一个小女孩坚定地表示。

听着这些话语,我深深感动。这次阅兵观礼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历史,激发了爱国情怀,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反思与启示:教育需要时机和匠心

作为班主任,我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简单化、形式化,而要抓住教育契机,用心设计环节,注重学生体验和感受,让教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

九三阅兵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时机,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

来源:教师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