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道路并肩而立——陈怀民路、郝梦龄路和张自忠路,它们都通向同一条街——胜利街;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左权将军在这里壮烈殉国,当地百姓两度申请保留“左权县”这一县名;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如今书声琅琅,校园里的赵
制图/张玉佳 视频制作/李想 温维娜 朱仪杰 部分底图由AI辅助完成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道路并肩而立——陈怀民路、郝梦龄路和张自忠路,它们都通向同一条街——胜利街;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左权将军在这里壮烈殉国,当地百姓两度申请保留“左权县”这一县名;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如今书声琅琅,校园里的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内,一张张翔实的战役地图、一件件宝贵的英雄遗物,诉说着英烈的铁血丹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走英雄路,用脚步丈量历史记忆,无疑有着特殊意义。地铁站、学校、公园、道路……如今,人们每到一座城市、踏足一条街巷,都可能与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期而遇。当英雄之名铸入街道、融入城市,成为山河版图的一部分,这些地方便不再只是单纯的地理坐标,而是被赋予了历史的厚度与追忆的温度。
8月2日上午,湖北武汉,20多位市民冒着高温、顶着烈日,探访以抗日英烈命名的4条道路,举行烈士事迹讲解仪式。他们写下最想对烈士说的话,又依次献花、敬礼,与路牌合影留念。视觉中国供图
英雄虽已远去,而抗战烽火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彪炳千秋。地名里的抗战记忆,承载着人们慎终追远、致敬英烈的真挚情怀,更与英雄们当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的爱国之情,汇成跨越时空的交响,久久激荡。
左图为赵一曼像(资料照片),右图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 2025年4月8日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将英雄之名融入城市坐标,是为了在和平年代安放人们难以忘却的纪念。1946年,武汉市成忠路更名张自忠路时,武汉市民心中烙印着,“张将军的忠魂应该守着长江”;1946年7月7日,哈尔滨市正式将“山街”改名为“一曼街”,因为这里的烟厂、电车厂、哈尔滨市立医院等,处处都有着赵一曼最后战斗的痕迹……英烈当年视死如归、毫不退却,在危难时刻挺起民族脊梁,舍命护卫家国热土。如今生活在这片和平土地上的人们,以将英雄之名嵌入山河大地的方式,致敬英烈先辈,表达深切缅怀与无限思念之情。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内的靖宇大桥。图片来源:央广军事
时代变迁,人们纪念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当今,不少青年自发打卡“英雄路”,以献花、合影、写信、分享定位的方式缅怀先烈;有年轻主理人在店里精心复刻陈怀民座驾的飞机模型,用还原细节的方式表达纪念;还有青少年在历史风貌区穿行,在烈士纪念馆担任小小讲解员,让一条条英雄路名称的由来、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被更多人所知晓。当英雄的名字被标注在地图上,烈士英灵正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永存,见证着这片土地由战火纷飞变为热闹繁华、安宁祥和的家园,看他们念兹在兹的“可爱的中国”一步步成为现实。
8月2日,武汉市民在陈怀民路的路牌前纪念抗日英雄陈怀民。视觉中国供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先烈的名字融入城市血脉,如同播下了一颗颗传递精神和信仰的种子。也许,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街头巷尾匆匆而过,无暇追问这些地名的由来。但总有一次,我们会因好奇而驻足,因了解而动容,在触摸滚烫历史记忆过程中实现精神的传承。那一刻,英雄的名字融入城市的呼吸,成为最闪亮的精神坐标。
“你的名字,融入山河,家国永念。”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照亮的道路上,新时代青年接力前行、赓续奋斗,就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