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录乡村变革浪潮中的青年创新力量,感知乡村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自7月1日起,湖州日报、南太湖号客户端推出《村里来了CEO——湖州乡村职业经理人成长观察》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10名乡村CEO的奋进历程,深刻描摹湖州乡村新变。9月2日,系列报道以《看过世界的归乡青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吴建勋
记录乡村变革浪潮中的青年创新力量,感知乡村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自7月1日起,湖州日报、南太湖号客户端推出《村里来了CEO——湖州乡村职业经理人成长观察》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10名乡村CEO的奋进历程,深刻描摹湖州乡村新变。9月2日,系列报道以《看过世界的归乡青年,在余村种出“未来”》圆满收官。
该系列报道推出以来,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家表示,这组报道以独特的视角和温暖的笔触,真实记录了乡村职业经理人这一新兴群体的成长,让人深切触摸到湖州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的湖州,应当如何示范引领,乡村运营成了关键。如今,通过系统化运营,乡村的多元价值被不断发现。文旅、研学、乡创……展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乡村投入的日趋加大,乡村运营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得到凸显和放大。
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以内容创新回应时代课题?这组系列报道应时而生。2个多月来,主创团队深入践行“四力”,走进田间地头、乡村院落,通过蹲点调研,深度对话黄彬彬、沈一婷、陈谷、丁洁、夏橡栋、倪威、汪颖、胡敏、陈鸳鸳、丁文文10名乡村CEO,记录下“乡村运营官”的实践与思考。
该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访谈视频”形式,在“报、网、端、微”全媒呈现,迅速得到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的推介,还被众多商业媒体转载。这一内容创新之作成功出圈,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产生较大共鸣,社会反响强烈。
上月中旬,在浙江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中,黄彬彬凭借“窑里青年文产赋能整村运营模式”项目,一举斩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这名北大硕士研究生,用2年多时间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整村运营答卷。她说,乡村CEO今年成为国家认定的新职业,令他们倍感振奋,“我们在乡村找到了实现青春价值的舞台,感谢媒体的深度关注”。
“70后”陈谷是本系列中最年长的乡村CEO,他将一座“空心村”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他所打造的小瘾半日村,年接待游客量超45万人次。“从产业筑基到文化铸魂,再到推动共富”,陈谷的乡村理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这组系列报道,用细腻的文笔和独特的音视频展现了乡村CEO这一群体在湖州乡村的成长,每篇报道都写得很生动,引人入胜。”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施经表示,这些年湖州各地探索实践乡村运营新模式,专业乡村运营团队超百个,还出台全国首个乡村运营地市级地方标准。
山风依旧,但“白杨”已新枝勃发。报道中的另一位主角——CEO村支书夏橡栋,在5年时间里,通过乡村品牌运营让白杨村成功出圈。他说:“这次报道也为我们注入了信心,我们村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你们的报道让白杨人看到了更好的家乡,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白杨。”
面对传承千年的桑基鱼塘,如何书写“鱼桑新卷”?面对老牌避暑胜地,如何再造“山海奇缘”?8个不同的村,又如何实现“抱团运营”?记者穿行一个个乡村,记录火热的青春故事,也展现出一幅幅诗意栖居的乡村画卷。所报道之地也让不少专家学者、大学生、网友心向往之。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教授认为,该系列报道是主流媒体践行价值引领的又一力作,为新时代乡村破圈传播提供新典范,体现了“大手笔、大视野、大情怀”。他指出,报道不仅关注个体奋斗,也紧贴乡村发展趋势;不仅倾听CEO的奋斗故事,也关切CEO的急难愁盼,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一股活力和生命力。
“通过对这一新职业群体成长的观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表示,该系列报道紧贴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青年入乡、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大家对乡村发展的浓厚兴趣和对乡村振兴的由衷赞叹。
看完收官之作《看过世界的归乡青年,在余村种出“未来”》,湖州师范学院研一学生蒋雨涵在南太湖号客户端留言:“青年与乡村,是彼此成就的美好相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