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少年警营传薪火 点亮社会平安灯深圳公安全力推进少警建设,在册少警队员已近五万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07:44 2

摘要:今年夏天,深圳少年警营队员叶天熙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暑假。她和170名深圳少警伙伴们分两批次前往香港,与香港少年警讯、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交通安全队等青少年制服团队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访问交流活动。深港两地少年,在互动交流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并肩训练中开拓视野、

深圳公安常态化警营开放日,12支少警队伍集结亮相。

少警队员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团队协作训练。

少警队员在香港少年警讯活动中心体验高空滑索。

少警队员在常态化警营开放日活动中学习禁毒知识。

少警队员进行会操前风采展示。

今年夏天,深圳少年警营队员叶天熙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暑假。她和170名深圳少警伙伴们分两批次前往香港,与香港少年警讯、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交通安全队等青少年制服团队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访问交流活动。深港两地少年,在互动交流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并肩训练中开拓视野、淬炼品格、结交友谊。

这次香港之行,只是叶天熙参加的少年警营众多活动之一。自8年前加入深圳龙岗少年警营后,她参加的各类警营活动已逾100场次,系统接受过19个门类的少警课程,成了同龄人中的安全成长“小专家”。“孩子加入少年警营后发生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叶天熙的妈妈肖女士说,女儿从老家刚来深圳上学时自信心不足,还是一名“体育落后分子”,但在少年警营全方位的培育下变得自信起来,还成了学校运动会的冠军,学习成绩也上来了。

叶天熙的成长,正是深圳公安打造少年警营的初衷。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2017年,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率先试点成立区级少年警营,并不断发展壮大,在组建教官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少警分级晋升等方面为全市少年警营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24年6月,深圳市公安局在全市11个行政区分局及交通管理支队建立了12支少年警营队伍,以培育一名少警为起点,带动一个家庭,助力警校共建,不断朝着筑牢社会治安防控根基、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迈进。

截至目前,全市在册少警队员已近5万人。深圳少年警营已成为全国建设最早、体量最大、机制最健全、最具生命力的少年警营队伍之一,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广东省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优秀案例奖”“深圳市儿童友好基地”等多项荣誉。

1

立足可持续发展 全流程高位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深圳市公安局把少年警营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由该局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深圳少年警营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少年警营“标准化、精细化、多元化、融合化”建设,打造了“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牵头、职能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同时,深圳公安不断推动少年警营制度化设计,成立工作专班牵头全市少年警营规划建设、标准制定、课程研发、活动推广和考核评比等工作,按照“市局-分局及警种-派出所及警种大队-警区及片区”四级组织架构,相应成立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并实行预备少警、初级少警、中级少警、高级少警四级晋升机制,推动少警队伍成建制可持续运行发展。

如今,14岁的叶天熙已成长为龙岗少年警营的高级少警,在多次警营活动中担任“小组长”,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身边少警共同进步。“孩子从小经常参与警营活动,收获了很多,成长非常明显,我们也经常跟邻居和亲戚朋友推荐他们的小孩加入到少年警营的队伍里。”肖女士说。

今年1月10日,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少警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中心。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少年警营活动中心设立了警史文化、警用装备、安全教育、禁毒防毒等14个主题体验区,并配有直升机、无人机、机器人、水警快艇、交警铁骑等展示装备,为粤港澳青少年安全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此外,分局12支少警队伍也先后成立少警活动分中心或少警研学基地,多元化打造青少年学习实践平台,如龙岗少警与龙岗区教育局合作,建成集办公、训练、教学、参观等为一体的龙岗少警基地;交警少警建成交通安全体验中心,设置了4D观影区、车辆模拟体验区、交通安全知识答题区等多个互动教学区。截至目前,深圳少年警营活动中心及全市12支少警队伍分中心累计接待少警队员、在校学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港澳青少年制服团等团体和个人参观超50万余人次。

除了打造线下阵地,深圳公安还通过“便民企业微信”实现与少年警营建设的深度融合,创新“科技+教育+治理”“警、校、家”协同共育的基层共治模式。今年5月下旬起,深圳公安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推广“便民企业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并将该工作法融入少年警营的建设发展工作中,通过近5万名少警的桥梁作用,主动加强与学校、家庭交流沟通,延伸基层信息触角,扎实走好群众路线。

据深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少警教官郭俊凇介绍,少警专班通过“便民企业微信”建立了“警、校、家”协同平台,教官通过企业微信群组发布通知和各类提示,少警家长、指导老师可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少警课程与活动的意见、建议,民警也及时推送防溺水、防高抛、反欺凌和安全出行等警示信息,不断丰富防范教育内容,推动各类工作完善,形成少警影响家庭,家庭辐射社区,持续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助推平安深圳建设。

2

聚焦全周期培育 完善少警队员管理服务体系

和肖女士的感触一样,家住南山的伏女士发现孩子加入少年警营仅一年时间,很多方面都进步了。“经过两个学期的警营训练,发现孩子的身姿挺拔了。”她说,儿子今年秋季就开始上初中了,在去年暑假加入了深圳少年警营乐团,那时候看起来似乎有点“驼背”,在警营里接受了队列训练等多门课程后,现在整个人变得很有精气神。

孩子们的这些变化,源自深圳少年警营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未成年人成长特点量身打造的系列课程。据少警专班卢笑大队长介绍,该局对少警的培育坚持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分级分类研发了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少警课程,形成生命安全、法治等14门基础课程,以及警务学堂、纪律体能、青少年发展、社会服务、营地活动等5类特色课程。“和其他11个行政分局少年警营不同的是,我们交警少年警营结合警种特色,增加了8种交通警察手势信号操的学习与操作课程。”郭俊凇说。

为与系列课程相配套,深圳市公安局还打造了一支专业教官队伍,创新建立“公安骨干领衔、教育专家支撑、社会力量协同”的教官体系。该局从全局遴选培训161名民警、辅警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官,定期举办教官能力测评,每周一教研、每旬一评析、每月一培训,形成完善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评估体系,确保每名教官优质施训;同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组织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志愿者担任兼职教官,促进教官队伍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这些机制和措施,均写入深圳市公安局出台的《少年警营建设工作方案》和《少年警营工作规范》。两部文件明确全局各单位少年警营建设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细化少年警营行为规范、层级联动、组织管理、警校家社共建等工作机制和少警着装、训练、课程、实践等规定,建立从入营招募、课程训练、积分晋级、评优表彰到光荣结营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比如在入营招募时有选拔测试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考核,包括在校特点、课程测试和体能评估等。”龙华少年警营教官张洋说,加入少警队伍后,教官会灵活配置课程,确保少警得到全方面培养。除了自身训练,少警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警营组织的公益活动、防范宣传、志愿服务和基础急救等等。

“传统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多聚焦于知识传授、品德养成和个性发展,而少年警营是以实践为载体,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公民责任转化为具身体验。比如自救训练、团队挑战等活动设计,针对青少年缺乏的实践能力和应急意识,少年警营提供了可控的风险环境,让孩子们在挑战中学习判断,学会协作。”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学校团委副书记赵佳馨说。

3

拓展少警活动阵地 打造多元化实践体验平台

“今天的‘小小安全官’体验卡已激活,带着孩子们闯进警营开放日的一天,简直是现实版安全小课堂。”今年7月,深圳一名双语播音老师带着孩子们参加完深圳公安常态化警营开放日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这趟警营之旅,收获的不只是新鲜与快乐,更是刻在心里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担当呀!”

为满足广大青少年对警营的探索欲望,深圳公安在以往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警营开放日活动的基础上,自2024年起以每月一次的频率举办常态化警营开放日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展示警营文化、警用装备、警务技能,每一期都有众多的少警队员到场参与交流互动。目前,每月一期的常态化警营开放日活动已举办17期,吸引了线上线下100余万人次参与,有效促进警民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深圳市北斗小学学生吴宇涛说,他参加过3次警营开放日活动,每次都能学到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也有许多新感受。在今年4月的常态化警营开放日罗湖分局专场活动中,他进一步了解到几种新型毒品的误用路径和危害,还和一些同学分享了怎样远离毒品。

深圳少警活动场景、阵地还在扩大。今年5月29日,“少年警营家长学校”在少年警营活动中心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家校+警营”协同育人模式正式落地。该家长学校由深圳市妇联、市公安局建立“双牵头、多联动”运行机制,组建教育专家、警务骨干、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通过家风传承、亲子沟通沙龙、安全教育实践等三大特色服务,助力形成“警、校、家、社”协同育人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法治、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夯实新时代人才培育根基。

“少年警营的建设,为我们以往家校共育良才的培育模式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深圳市富源学校德育教师张泽伟说,“‘家校+警营’的育人模式,可以说填补了我们老师、家长的一些空白。比如法治教育、防范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通过穿着制服的警察来讲述,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

丰富主题交流活动 推动大湾区青少年共同成长

今年5月29日,深圳少年警营活动中心掌声雷动,深圳少年警营与香港升旗队总会签署“四互”联动机制合作框架协议。两个多月后的8月2日,深圳少年警营再次与香港另一个制服团队——交通安全队签订“四互”联动机制合作框架协议,掀开了深港青少年制服团队融合发展的又一精彩篇章。“四互”联动机制包含互联、互访、互训、互鉴,双方通过双轨互通、战略共商、常态互访、主题交流、共建共育、教官互训、多维实践、经验共享等8项举措,致力于实现互学互鉴、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

除与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交通安全队等制服团队紧密互动外,深圳少年警营还与香港少年警讯、香港耆乐警讯等团体密切交流,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暑假期间,深圳公安组织少年警营首届会操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4支少警队伍共171名少警队员分两批赴港与香港少年警讯、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交通安全队等青少年制服团队开展访问交流活动。在香港八乡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爱国教育支援中心、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港铁屯门车厂和文化博物馆等地,深港两地青少年共同开展团队训练、科技体验、文化研学、多元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5米高空滑索是香港八乡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的一个训练项目,深圳交警少警队员李明哲率先接受挑战。“其实我有点恐高,刚开始有点紧张,但香港教官那句‘重心向前,信任装备’的指导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克服恐惧是一种很棒的体验。”李明哲说,突破自我和战胜内心让他受益匪浅,今后更加有勇气接受各种挑战。

“赴港访问期间,女儿分在深圳少警红花队,13名少警在三居室营房自发建立洗漱值班表,6点半起床整理内务,再用手机和家人简单分享,之后便安静地做作业或写活动心得……”少警家长陈婷表示,“这种自律,正是加入少警后的最大变化。”少警张菲特家长在“赴港少警家长微信群”里坦言,“刚接到孩子时,他兴奋中带着自豪地说起赴港见闻,说开阔了眼界,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教官大朋友,我听着就很感动”。“孩子参加完此次赴港交流活动回来后,作为家长,肉眼可见他的开心和喜悦,连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水平都感觉有了明显提升,真的特别感谢这次活动。”少警家长刘淑娟表示。

香港升旗队总会荣誉长官龙宇飞说,这次访问交流,把大湾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互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此外,深圳少年警营还成立了仪仗队、舞狮队、武术队、英歌舞队、志愿者服务队、乐团、合唱团、记者团等8支独具特色的少警团体,先后举办了“最美童声献祖国——深圳少年警营合唱大赛”、“铿锵步伐向未来——深圳少年警营会操大赛”等大型活动,香港少年警讯、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交通安全队等多支制服团队应邀参加,同台联袂,携手绽放少年意气。

“这类少警活动,邀请香港的制服团队组队参加,深港两地青少年同台互动交流,这对于打造大湾区‘生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实现未来一代同心互融、茁壮成长,意义深远。”来自港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陈文洲说。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