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因素正成为制造企业出海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出海寻找成本洼地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篇报告从企业生产端(人力成本、水电成本、土地成本)和管理端(运输成本、政治成本)等要素出发,考虑数据可得性,对全球185个经济体的相
企业出海,控制成本
成本因素正成为制造企业出海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出海寻找成本洼地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篇报告从企业生产端(人力成本、水电成本、土地成本)和管理端(运输成本、政治成本)等要素出发,考虑数据可得性,对全球185个经济体的相关成本进行综合打分,定位了未来5至10年具备持续成本优势的“新洼地”。
受到人口红利变迁的影响,成本洼地已经开始加速从东南亚向非洲和中亚中东地区转移。这一趋势折射出全球制造业成本格局的深层重构,非洲和中亚中东地区凭借人力成本优势正在有望复刻东南亚在过去二十年间吸引外资形成的增长轨迹,但仍面临管理要素的“代际差距”。未来中企出海在以成本为考量选择相应目的地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在短期成本节约与中长期运营质效之间的平衡,主动使企业方向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合作政策对接,在企业出海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成本因素正成为制造企业出海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企业的利润空间承压,出海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篇报告从企业生产端和管理端的成本要素出发,考虑数据可得性,对全球185个经济体的成本进行综合打分,尝试定位未来5至10年具备持续成本优势的“新洼地”。
一、生产要素
1.1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作为制造业生产总成本的核心构成,其长期竞争力依赖人口基数、增长动能、年龄结构、教育水平等多重支撑。整体来看,当前东南亚经济体仍具有一定人口红利,但若将时间推移至2030年之后,南亚和非洲的人口红利将迅速赶超。非洲经济体劳动力供给数量充足、结构年轻,但质量稍逊一筹;中亚和部分东欧经济体的人口供给早已显著放缓,不过劳动力质量较高,且供给度高于当地市场需求,薪酬价格较合理[1]。
首先,观测数量基础。根据我们构建的规模和增速分布图,企业出海可重点关注右上角,即当前人口增速较高、未来五年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体,具体包括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墨西哥、菲律宾、俄罗斯、坦桑尼亚、乌干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乍得等。
其次,在数量基础之上,劳动力年龄结构和薪资水平是影响企业人力成本的直接因素。根据我们构建的劳动力人口和月薪分布图,企业出海可重点关注左上角,即未来五年青年劳动力供给充足、月薪水平较低的经济体,具体包括尼日尔、安哥拉、布基纳法索、布隆迪、阿富汗、加蓬、埃及、危地马拉、博茨瓦纳、孟加拉国等。
最后,为避免陷入“低技能陷阱”,还应考虑教育程度等劳动力质量因素,寻找真实人力成本的最优目的地。例如:布基纳法索青年劳动力充沛,但文盲率高达70%;坦桑尼亚与中国合作推进“中坦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计划(2024-2028)”,预计可将当地技能型工人的供给提升40%;菲律宾的英语普及度较高,劳动力沟通成本低于其他东南亚经济体。根据我们构建的受教育水平和年龄中位数分布,企业可重点关注右下角,即未来五年年龄中位数偏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经济体,具体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汤加、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埃及、玻利维亚等。
1.2 水电成本
水电成本是生产制造企业的关键成本指标,影响着企业海外选址布局。我们选取各国水生产率和通电率作为用水和用电成本的间接评价指标。从区域比较来看,东南亚凭借较低的工业电价和稳定供水,成为纺织鞋服、电子组装等耗能产业的优先选择;欧美发达经济体虽然水电供给不愁,但受ESG政策影响,用电价格(尤其是火电价格)上升,要求企业加速转向绿色能源转型;非洲大部分地区仍面临着供水和供电不足的基建压力。
1.3 土地成本
无论是租用还是购置,土地厂房成本将占据企业初期投建决策的大部分。我们选取各国土地面积和陆地保护区占比作为土地成本的间接评价指标,企业可重点关注左上角,即土地面积广袤、陆地保护区较少的经济体,具体包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刚果(金)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显性土地成本外,也要评估外资准入政策、新兴市场征地纠纷等隐形成本。
二、管理要素
2.1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作为企业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变量,其影响贯穿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品流转到产成品交付的全链路。世界银行通过对世界各国追踪和查询在途货物的能力、物流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安排具有价格优势的货运难易度、货物准时抵达的频率、清关程序的效率等五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构建了物流绩效指数(LPI)。我们采用该指数来间接评价企业在各国经营需承担的运输成本。除了欧美发达经济体之外,东南亚、中东、东欧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取得了不俗的物流运输绩效得分。
2.2 政治成本
不同于前述易于量化的其他成本,政治环境的适应成本更具隐蔽性。政治成本不仅会反映在经济压力上,还可能直接影响出海这步棋的成败,是企业出海必须克服的因素。世界银行通过对各国的政治稳定性、腐败管控力度、法律健全程度、监管措施质量、政府服务效率、公众话语权等六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构建了世界治理指数(WGI)。我们采用该指数来间接评价企业在各国经营可能面临的政治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该套政治治理评价体系从西方刻板视角出发,对众多新兴市场的评价存在一定偏颇,因此在测算综合成本时将控制相关指标的赋权。
三、全球综合成本洼地
基于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和定性分析,我们采用熵值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生产要素项下的人力成本、水电成本、土地成本指标分别占比62.5%、8.5%、5.8%,管理要素项下的运输成本和政治成本分别占比13.7%和9.5%。最后,我们通过线性加权法测算全球185个经济体的综合成本得分。预计在2030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制造企业出海成本相对较低的前50名经济体依序分别是: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安哥拉、索马里、布隆迪、刚果(金)、冈比亚、塔吉克斯坦、马里、苏丹、科特迪瓦、加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卢旺达、几内亚、喀麦隆、毛里塔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贝宁、蒙古国、利比里亚、也门、纳米比亚、伊拉克、埃及、布基纳法索、柬埔寨、美国、马达加斯加、刚果(布)、多哥、以色列、卡塔尔、中非、几内亚比绍、菲律宾、科摩罗、南非、叙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阿联酋、马来西亚、博茨瓦纳、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秘鲁、印度、格鲁吉亚、玻利维亚。
本报告发现,与我们在2016年发布的《全球制造业迁移路线图考》相比,受人口红利变迁的影响,未来成本洼地已经开始加速从东南亚向非洲和中亚中东地区转移。在综合成本最低的前50名中,非洲和中亚中东经济体分别占28席和14席,而东南亚经济体仅占3席。此外,美国是前50名中唯一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这一趋势折射出全球制造业成本格局的深层重构,非洲和中亚中东地区凭借人力成本优势正在有望复刻东南亚在过去二十年间吸引外资形成的增长轨迹,但面临管理要素的“代际差距”。未来中企出海在以成本为考量选择相应目的地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在短期成本节约与中长期运营质效之间的平衡,主动使企业方向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合作政策对接,在企业出海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附录:全球综合成本排序
注:
[1]详见《兴业研究海外宏观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人口特征——2023年Q4“一带一路”概况追踪》。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