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加拿大:除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还有很多方面鲜为人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6:07 3

摘要:英国最早想在北美扎根,先盯上的不是美国。早在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圣约翰斯做了个定居点。比美国十三殖民地要早20多年,那会儿纽芬兰是英国的门面,历史书里却经常被省略,想想也奇怪。

加拿大这个名字,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是没人的地方,还有那些藏在地下的石油和矿石。其实这个国家的故事肯定不仅仅是这些?你再往里一挖,够你琢磨半天!

英国最早想在北美扎根,先盯上的不是美国。早在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圣约翰斯做了个定居点。比美国十三殖民地要早20多年,那会儿纽芬兰是英国的门面,历史书里却经常被省略,想想也奇怪。

到1607年,那个詹姆斯镇才刚刚在美国的乞沙比克海滩冒头。美国的殖民故事其实比纽芬兰晚了一小截。许多人以为美国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把锄头,结果,真正的“第一个”在加拿大!不是故意搞混,但事实就这样摆在那里。

法国也没闲着。早150年,就在加拿大动手了。1535年,杰克斯·卡蒂埃尔给法国国王干活,寻印度航线,没找到啥,碰巧踏进了魁北克。圣劳伦斯海湾成为了法国殖民的老窝。按时间推算,法国比英国快了半个世纪,魁北克的底子其实比很多老欧洲城市还厚。

今天的魁北克,法语才是主流。全国法英双语,魁北克用法语,别的省份几乎清一色英语。有人觉得奇怪?其实魁北克历史上就叫“加拿大省”,这名字是国名的起源。再说魁北克一直有小心思,真离了联邦也不是不可能,法律里白纸黑字写得挺清楚,达条件就能商量。

到底为啥英法的第一步都踏在加拿大?一看地图就明白。早期航海,技术不支撑横穿大西洋直奔美东。去美国的南边海路上啥也没有,只有一望无际的水面,没人愿意赌命。北侧航线就舒服多了,冰岛、格陵兰、纽芬兰这些岛链连着,可以歇歇脚。真要说距离,英国到纽芬兰只3500公里,到美国东海岸却得5500公里。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地球的问题!

1756年到1763年,英法开战,为了夺加拿大的控制权干了7年,法国败了,加拿大正式归属英国。很快到了1867年,英国把魁北克、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这三块拉一起,成了最早自治的联邦。好玩的是,俄国那年也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北美的地图都在翻花样。

加拿大今天地盘大到吓人,99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面积第二。刚合并那阵,三省总共才166万平方公里。省省扩充,拉人进群,用了几十年,直至1949年纽芬兰加入,才拼出现在的版图。省份加入的时间表一摞纸,历史爱好者看了都要笑。怎么跟俄罗斯比起来,好像也没啥压力?

全国现在分10省3地区,纽芬兰是最晚进来的成员。纽芬兰当年也是英国自治领,与加其他省分开过日子,直到1949年才愿意归队。更怪的是,1934年纽芬兰还自愿回归英国殖民地,这种操作,其他国家见了都得愣。澳大利亚、新西兰都自立门户了,只纽芬兰最后一步才跟大流。

加拿大的水真多,每次提国土面积,得减去89万平方公里的湖面。全国一共87.9万个湖泊,563个湖面积过百平方公里。大熊湖,一个湖就3.1万平方公里!如果按含水量算,全国有接近9%的面积都是水,这比例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你说湖泊多,常年冰雪,每年走湖的人也是千千万。

人口也不算少,2023年就4000万,是欧洲大国的一半以上。意大利五千八百万,德国八千三百万,加拿大其实不落后。这么大片地,人口密度才3.95人/平方公里,比俄罗斯还稀。大部分人口都挤在美国边境附近,气候暖和点,谁愿意去北边那石头缝里住?城市像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都贴着美国,边境线往里看,密密麻麻。

公路总长度破百万公里了,铁路也快5万公里,发电量全球第六。安大略、魁北克、萨斯喀彻温、阿尔伯塔这四个省占了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都集中在这,反过来,人口又朝着资源跑,这事没定论。有说,加拿大大而散,但其实每个角落都在生长自己的圈子。

再聊资源这个话题,加拿大森林面积3.47亿公顷,全球第三,占全球总量9%,仅次于俄罗斯和巴西。石油储量1681亿桶,是全球第三,把委内瑞拉和沙特比下去,但消耗量其实不算大,大多出口。天然气就更多了,2.1万亿立方米。钾矿储量42亿吨,等于是全球矿山的一半都归了加拿大。这些是世界头牌,别的国家想追差远了。铀、铂族金属、铁矿石也屡屡进入全球前五,堆起来就是另一套北美故事。

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系,谁说得清?超过80%的加拿大人离美国只有150公里,多伦多到美国边境,路上走一会儿就到了。贸易上,两国2022年8030亿美元,能占加拿大贸易的八成。如果讨论石油出口,那更离谱。加拿大98%石油都流进了美国,天然气输送接近全部。美国也因为这些能源,少花了不少冤枉钱。

美国的发达,背后加拿大功不可没。其实你若把美加理解成“兄弟”,也没错。只是,实际关系又复杂又直接,贸易、人口、基础设施混合在一起,有时又互相利益冲突,有时联盟稳固。细说有点矛盾。加拿大对美国经济有重大影响,但反过来,美国也让加拿大挺有依赖性。到底谁占便宜?说实话,每年数据波动都不一样。

有人说加拿大人口少得可怜,其实一点不假,国土太大,分摊下来的就是密度低。可又有人争辩,加拿大科技和实力一点不弱,铁路、公路电力全球前排,资源和人口比例给了他极强的生存力。但人口稀少带来服务成本高,医疗教育资金压力很大,这些不足以掩盖他资源上的优势,那到底哪个说法占上风?谁也没法一锤定音!

气候也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北部地区不是随便就能住人的地儿,年平均温度低到零下几十度。南部舒适但人又太密,发展难题就显现出来了。有人怀疑加拿大“未来是否能继续富裕”,也许人口和技术倒不失为突破口,但政策调整总是在犹豫不决。资源出口依赖度高,容易受国际价格影响,这样的结构并没有“无懈可击”。

加拿大各省的加入时间其实透露出国家成长的复杂性。每一个新成员的融入,带来了新的冲突和融合。安大略、魁北克在早期是主角,后来阿尔伯塔、萨省资源大增,经济角色重新洗牌。历史线条不是平滑流过,是一段一段的升降。纽芬兰选择加入,放弃自治,背后也有经济原因。人口、资源和各省利益,始终在轮转纠葛。法英两种文化也在全国根深蒂固,连法律体系都有点混杂,魁北克民法和英美法系并存,没办法解释得清清楚楚。

你以为加拿大就只是地广资源多?这只是表象。这里面各种历史纠葛、地理便利、人文碰撞、现代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交错在一起,一句话说不明白,也没法用一个标签打死。谁要是走马观花,一定会漏掉不少隐藏故事。

至于将来怎么样,能看见的只有变化。加拿大每隔几年就会推倒重来一些制度,经济和人口又在国外市场中不断调整。很难说,这样一个国家是靠地广制胜,还是靠人少取巧,也许两者都不是答案。

全部归结起来,加拿大只是把所有特殊变成了习惯,别的国家不一定能复制。

来源:热情的星辰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