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江学院,这所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的学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庐山之麓、鄱阳湖之畔。作为一所由江西省领导和管理,省市(九江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九江学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展现
九江学院,这所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的学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庐山之麓、鄱阳湖之畔。作为一所由江西省领导和管理,省市(九江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九江学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九江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创办的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学校于2002年3月由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九江教育学院等四校合并组建而成。这一合并不仅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更使九江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学校占地面积广阔,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九江学院现有教职工2679人,其中专任教师1960人,教授、副教授910人,博士630余人,研究生导师114人,其中包括一批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省“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者、省“双千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更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学科建设方面,九江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专业设置。学校设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涵盖了70余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会计学、旅游管理等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专业则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这些专业在师资力量、学术水平及行业认可度方面均有较高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就业机会。
除了优质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外,九江学院还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搭建产学研转用一体化、互动共赢的实体性协同育人平台。与用人单位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267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科研方面,九江学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设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涵盖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4项;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5项;获批国家授权专利1340项。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更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九江学院还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学校形成了以庐山文化研究、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庐山文化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创建了江西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底蕴,更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和平台。
展望未来,九江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和省市战略。同时,学校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将九江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来源:荒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