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测血糖,一定不要犯这5个常见错误,不然测量结果根本不准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05:15 2

摘要: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备着血糖仪,尤其是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更是离不开每天自己测血糖这件事。看上去好像挺简单,扎一下手指、挤一滴血、放上试纸,几秒钟就出来结果。但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备着血糖仪,尤其是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更是离不开每天自己测血糖这件事。看上去好像挺简单,扎一下手指、挤一滴血、放上试纸,几秒钟就出来结果。但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如果操作不规范,哪怕你仪器再贵、试纸再新,测出来的数字也可能完全不靠谱。血糖数值关系到吃药、打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影响日常饮食安排,一旦测错,后果真的不轻。

有人可能会说:“我每天都测,早就熟练了。”但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太熟练”让人忽视了细节。

就像开车技术好的人更容易忽略系安全带一样,在家测血糖,也有不少人常年踩着坑却浑然不知。今天就来聊聊五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错误,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有些人图省事,洗完手没擦干就直接扎针。听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其实水分会稀释血液,导致测出来的血糖值偏低

特别是用冷水洗手后,手指末梢血管一收缩,血液流动慢,挤出来的血也不新鲜,影响更大。正确做法是洗净双手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再等几秒钟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别小看这一步,差个几十秒,数字就能差出一个等级来

再说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挤血的时候用力过猛。很多人扎完针发现血不够,就开始猛挤手指,甚至从指根一路推到指尖。

这种“榨汁式”挤法,其实会把组织液也挤出来,混进血液里,稀释血糖浓度。测出来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低不少。正确的做法是轻轻按摩手指两侧,实在不够,再换另一根手指,不要为了省一针而影响结果。

还有一个细节特别容易被忽视,就是试纸的保存。试纸受潮、过期、暴露在空气中时间太久,都会影响准确性。

有研究表明,受潮的试纸测出来的误差可以高达20%,这对血糖管理来说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偏差了。

试纸一旦开封,记得密封保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千万别图方便把它放在厨房或者浴室的抽屉里,湿气重的环境,分分钟让试纸报废。

有些人喜欢在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刚吃完饭就立刻测血糖,想看看“高峰期”到底有多高。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身体在运动或情绪波动时,会分泌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让血糖出现短暂波动。刚吃完饭血糖本来就会升高,如果这时候测,容易把正常的“餐后升高”误以为是异常高血糖,反而让人过度紧张。

正确的方式是根据医生建议,固定时间测,比如空腹八小时后,或是餐后两小时,保持时间一致,才能有可比性。

最后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坑是:只测一个时间段的血糖。很多人图方便,每天就测一两次,要么是早上空腹,要么就是睡前。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看不到全天的血糖变化。

糖尿病其实不像考试,“及格”一次不代表整体合格。比如有些人早上空腹测得好好的,结果餐后血糖飙上去,自己还蒙在鼓里。现在的糖尿病管理,讲求的是“全天血糖曲线”,也就是要看血糖一天里是怎么起伏的。

即使不能像医院那样做动态血糖监测,起码也要偶尔换着时间段测,比如测餐前、餐后各一次,才能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

说到底,测血糖这件事就像做饭,光有好锅好灶不够,火候掌握、调味顺序,每一样都得对。你可能做了几十年饭,但一勺盐放早了,味道也会跑偏。

同样的,测血糖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如果每天都在用错误的方式测,结果偏差了,还以为自己控制得不错,那可就真是“自欺欺人”了。

最近一项发表于《DiabetesTechnology&Therapeutics》的研究指出,家庭血糖监测的误差主要来源不是设备,而是操作习惯。

研究团队分析了上千例家庭血糖测量记录,发现超过六成的误差来自用户操作,比如手没洗干净、试纸受潮、时间点不一致等。

这说明,仪器本身其实很靠谱,出问题的是人。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别把测血糖当成走流程,哪怕多花一分钟,换来的可能就是更精准的健康判断。

很多人也会问:“我不是糖尿病,平时测血糖有必要吗?”其实现在医学界有一种新的概念叫“血糖波动前期”,也就是身体还没进入糖尿病状态,但血糖已经开始不稳定

这种时候,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身体已经在悄悄受损。比如餐后血糖升得特别快、降得特别慢,这种情况在年轻群体中也越来越常见。

2024年一项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超过35%存在餐后血糖异常的问题,但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情况。

如果能通过规律监测早点发现,就能早点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将来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也不是说人人都要天天测。更合理的做法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计划。比如有家族史的、体重超标的、40岁以上的男性或已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就建议每个月固定测几次,尤其是空腹和餐后两个时间点

而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更要学会根据不同用药、不同饮食调整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段,不要一成不变。

还有一点特别少人提到,那就是环境温度也会影响测血糖。血糖仪的工作温度通常在10℃到40℃之间,如果测血糖时室温过低或过高,仪器反应速度会变慢,甚至出现错误读数。

夏天别把血糖仪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冬天也不要放在冷风直吹的位置。仪器不是铁人,它也怕冷热。如果你发现血糖波动特别大,不妨先看看是不是环境温度出了问题。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核心:在家测血糖,操作细节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别把这件事当成“机械动作”,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小动作,都会影响你看到的那一串数字。别等到身体出问题才回过头来怀疑:“我是不是一直测错了?”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机。

如果你家里也有人每天在测血糖,不妨今晚回家就问问他,“你测之前洗手了吗?”“试纸是不是放在抽屉里好几个月了?”“你是不是每次都只测早上的?”

一个小小的提醒,也许就能帮他避免一次误判。血糖管理这事,说到底就是对自己身体认真一点,说白了,是一种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刘雪梅,张伟等.家庭血糖监测操作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3):205-210.
[2]李志刚,陈洁,杜思远.餐后血糖异常在中国成年人群中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5):622-626.
[3]赵海燕,孙晓光.家庭血糖监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25,42(2):134-137.

来源:健康小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