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前期调研和招募,近日,成都首个以“垃圾减排”“环境改善”为核心目标的“无废碳行”环保队在万年场街道长天路社区宣告成立,标志着长天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从“被动分类”向“主动回收”进阶,迈入生态共治的新阶段。
经过前期调研和招募,近日,成都首个以“垃圾减排”“环境改善”为核心目标的“无废碳行”环保队在万年场街道长天路社区宣告成立,标志着长天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从“被动分类”向“主动回收”进阶,迈入生态共治的新阶段。
长天路社区作为成华区万年场街道的核心居住区,东靠成洛路、南接新沙河与双桂路、西临万年场、北至双庆路,辖区内涵盖21个院落,常住人口达3.7万人,配套15个公交站及地铁4号线万年场站,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社区。近年来,社区虽完成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居住环境显著改善,但快递点位、充电网点管理混乱,生活垃圾归集点分拣无序等问题仍存,居民环保习惯也需进一步巩固,环境治理精细化需求迫切。
“今天的垃圾,就是明天的资源。我们希望通过‘无废碳行’项目,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社区环境的守护者。”项目负责人、成都善可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张林介绍,此次成立的“无废碳行”环保队,由社区环保骨干与志愿者共同组成,将成为项目落地的“核心力量”。根据项目规划,环保队将承担三大关键任务:一是参与“无废碳行”分类回收三级体系(社区“行”-院落“站”-楼栋“点”)的日常运维,联合银谷回收等专业机构,规范垃圾分拣、回收流程;二是开展15次社区环境专项排查,重点针对垃圾分类盲区、设施老化点位等问题,形成排查报告并推动整改,确保社区环境“无死角”;三是作为环保理念传播的“纽带”,协助开展分类知识普及,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绿色行动中。
“垃圾分类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家家户户共同参与的‘大合唱’。”长天路社区相关负责人呼吁居民从“随手分类”做起,主动学习分类知识、遵守回收规范,与社区、社会组织携手,将长天路社区打造成“绿色低碳示范社区”,让3.7万居民在整洁、低碳的环境中,收获更强的居住幸福感与归属感。
据了解,早在2019年,善可为就已深耕“无废社区”“无废院落”营建,先后在府青路街道、致强社区、文德社区等开展垃圾分类培训、模式优化研讨等工作,2021年更联合大丰街道、府青路街道举办多场垃圾分类培训会,累计覆盖社区负责人、物业、环卫人员超200人次,积累了丰富的社区环保治理经验。(文/张代强 图/周四、舟然)
来源: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