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要求供应商全面自动化;承担不起升级费用的,可能失去未来订单。”
苹果“机器人革命”倒计时:供应链大洗牌,谁将被踢出果链?
作者 | 智物科技评论 沈方
9 月 2 日,一条来自财联社的短讯,在果链圈子里炸开了锅:
“苹果要求供应商全面自动化;承担不起升级费用的,可能失去未来订单。”
短短 30 字,却像一把手术刀,把过去十年“人海堆产能”的果链模式划开一道口子——血流成河的时刻到了。
一、苹果下通牒:要么机器人,要么出局
据多家 EMS 大厂透露,苹果从今年 Q2 起已启动“Operation Auto”专项,对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四大产品线同时打分。
• 打分项:自动化率、人均产出、良率、可追溯数据。
• 红线:2026 年起,整机段自动化率≥65%,关键工站必须“熄灯运行”;达不到的,不再纳入新项目 RFQ。
• 资金:苹果不再提供“设备补贴”,只给“技术路线图”和 18 个月缓冲期。
一句话——过去苹果帮你买设备,现在你自己掏钱,否则别来玩。
二、为什么是现在?关税、人力、政治三重挤压
1. 关税
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成品电子产品加征 25% 关税,若回流美国,人工成本再涨 3 倍。苹果算过账:自动化率每提升 10%,可直接抵消 6%–8% 关税。
2. 人力
深圳龙华一名普工综合成本已逼近 8000 元/月,而一台六轴机械臂月摊折旧仅 3500 元,良率还更高。
3. 政治
美国两党都在喊“制造业回国”。苹果若真回得去,也不可能雇 10 万工人——机器人成了唯一“政治正确”的挡箭牌。
三、供应链众生相:有人豪赌,有人离场
• 立讯精密:内部立项 5 年 2000 条自动化线,已拿到 Watch Series 10 独家 NPI,被苹果树为样板。
• 某深圳金属小厂:老板算了笔账——升级需 1.8 亿元,年净利才 4000 万,决定“躺平”:把产能租给同行,自己转做电子烟。
• 印度塔塔电子:苹果承诺若 2025 年自动化率过半,将把 iPhone 17 基础款 30% 订单转移过去。塔塔正在疯狂采购日本发那科机器人。
四、自动化带来新麻烦:失业、议价、技术泄密
1. 就业海啸
仅郑州富士康园区,高峰时期 25 万人,若自动化率 70%,意味着 8–10 万个岗位消失。当地管委会已提前找苹果要“再就业基金”。
2. 议价权反转
当设备成为核心资产,苹果对供应商的掌控从“订单”升级为“技术接口”。
3. 泄密风险
自动化产线需要开放底层数据,韩国一家摄像头模组厂就因担心技术泄漏,拒绝苹果审计,直接丢掉 iPhone 16 Pro 订单。
五、未来图景:果链 3.0 时代
• 工厂更小、更黑:1 万平厂房,100 台机器人,100 个工程师,就能年产 3000 万部手机。
• 地域更分散:印度、越南、美国德州各建 1 座“无人灯塔”,互为备份。
• 玩家更少:只有资金、技术、规模都过关的巨头才能留下,中小供应商将批量倒闭或被并购。
尾声
苹果每一次自我革命,都会掀起供应链的“死亡风暴”。
上一次是金属 CNC,干掉了 60% 塑料壳厂;
这一次是自动化,或将重塑整条果链的贫富版图。
留给供应商的时间,只剩 18 个月。
来源:比亚迪现状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