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时两年策展,其中一大半时间用于挖掘珍贵史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此次推出的战后审判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首次集中公开了大量珍贵历史影像、照片和司法文书,不少是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收集而来,并首次以展览形式向社会公开。
历时两年策展,其中一大半时间用于挖掘珍贵史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此次推出的战后审判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首次集中公开了大量珍贵历史影像、照片和司法文书,不少是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收集而来,并首次以展览形式向社会公开。
卷帙浩繁中浓缩出5分钟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龚志伟是策展团队负责人之一,他特别提及东京审判的现场影像资料。“由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团队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征集回国,系首次公开。”他介绍,团队收集到的原始影像长达数千分钟,经过精心剪辑、字幕配制和图像修复处理,被浓缩为一段5分钟的重要视频。
图为馆内播放的东京审判视频史料。/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东京审判历时30个月,423个开庭日,庭审记录49858页。5分钟,该给观众呈现什么?
龚志伟介绍,出庭的证人中,最受关注的是溥仪,其作证持续八天,成为庭审中的重要环节。“除了溥仪,我们还希望观众关注到更广大的受害者。”比如其中有当年在华北被强征的劳役劳工,尽管史料价值重大,但这段作证内容至今少有人知。
图为东京审判视频史料中记录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濬。/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此外,东京审判处理的重大案件还包括南京大屠杀,检方曾多次赴南京实地调查,搜集大量人证物证,全面充分而确凿地揭露了日军罪行。
一旁,一张审理流程图,将一本书浓缩成一张图。“向大众清晰呈现东京审判的全貌,我们参考并高度浓缩了由日、英、美各方学者所整理的庞大历史资料,最终形成了这张概要图。”在龚志伟看来,东京审判卷帙浩繁,普通大众难以直接面对数千页的法庭记录和学术专著。浓缩的作用是搭建一座桥梁,让人们首先知道“有这件事”以及“这件事的大致轮廓”,打破信息隔阂,为更深的了解和探索打下基础。
“审判中都在流泪”
在“捍卫正义”部分,太原法庭日本战犯罪行调查联合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以及沈阳审判工作人员在闭庭后的合影,也首次公开。
龚志伟说,很多亲历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审判中都在流泪。证人在指证这些罪证的时候,流下了悲愤的眼泪;一些日本战犯听到对自己的控诉时,也流下悔恨的眼泪。
“而对日本战犯的改造和审判,也彰显了新中国的独特法治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图为南京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酒井隆的判决书。/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展陈中,还展示了南京军事法庭对酒井隆的判决书。龚志伟说,尽管此前已经出版,但作为实物展出,尚属首次。
据介绍,酒井隆是中方特意选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战犯,属于高级别日军指挥官。
他此前参与1928年的济南惨案,是日本侵华早期暴行的标志。
此后,他出任华北驻屯军参谋长,主导缔结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何梅协定》(何应钦与梅津美治郎之间的协定)。虽然表面由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牵头,实际谈判与推动者实为酒井隆。在整个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中,酒井隆几乎涉足各个关键阶段,罪责深重。战后他被列为重点战犯,最终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
“这份判决书的展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个人罪行的法律定谳,更是中国司法体系对日本侵华战争责任人的正式审判与历史结论。”龚志伟说,酒井隆作为侵华战争中的代表性罪魁,对其判决堪称是“盖棺论定”,也标志着历史的正义回应。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