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作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还有一周多就到清明节了,银川市民已陆续前往各墓园,开启祭扫之旅。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文明祭扫在银川已蔚然成风。
清明,作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还有一周多就到清明节了,银川市民已陆续前往各墓园,开启祭扫之旅。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文明祭扫在银川已蔚然成风。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市民表达了对文明祭扫的认可。他们纷纷表示,如今倡导的文明祭祀,摒弃了焚烧纸钱等传统方式,选择摆放鲜花、敬献供品、线上祭祀等方法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火灾风险,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文明的进步。一位市民说:“现在都提倡文明祭祀,摆上鲜花寄托祝福就挺好,既环保又能表达心意。”还有市民表示:“烧纸会污染环境,环卫工人打扫也辛苦,摆鲜花更能表达怀念。”
银川市各墓园也采取了多种举措,提供多样服务,引导市民文明祭扫。银川松鹤陵园业务经理张晓玉介绍,自2020年银川市人民政府发布禁烧公告后,园区全面禁烧。今年清明前夕,园区在三条主干道设立宣传服务点,通过广播循环播放禁燃禁烧政策,提醒携带烧纸的市民在服务点用烧纸换取鲜花。这一活动将持续至4月7日。
“多年来,通过不断地宣传讲解,如今群众越来越配合绿色低碳的祭扫方式,墓区的卫生和生态绿化环境也越来越好。”张晓玉告诉记者。在银川福寿园,入口显著位置摆放着《文明祭祀倡议书》,广播不间断播报“文明祭祀”提示内容,工作人员对祭扫市民进行引导。银川福寿园常务副总林毅介绍,清明祭祀高峰前期,园区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提前告知相关倡导和注意事项。同时,园区继续执行鲜花换烧纸活动,并在服务区设置鲜花及现代祭祀用品销售区,还推广云纪念、水溶信笺等新型祭祀方式。
为推动文明殡葬新风,银川市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银川市殡葬管理所所长陈学兵介绍,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向市民发起节俭、绿色、文明、安全祭扫倡议。今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各公墓自购鲜花免费向群众发放,持续开展“鲜花换烧纸、文明寄哀思”活动,该活动已连续开展7年。
此外,银川市还组织有条件的公墓陵园建设网络祭扫空间,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服务,每年网络祭扫人次达2000左右,代客祭扫300人次左右。在推进无烟陵园建设方面,银川市因地制宜组织公墓建设集中焚烧区,在林草茂密的公墓和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推行禁烧、限烧。目前,全市已有4家林草茂密的陵园实行禁烧、限烧。同时,银川市还引进水溶信笺祭奠方式,引导群众绿色环保祭奠。此外,银川市已连续10年组织开展节地生态安葬暨社会公祭活动,宣传节地生态安葬政策,推动移风易俗,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来源:文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