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好老师群星闪耀|为紧紧抓牢“油瓶子”,他26年如一日躬耕油菜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00:13 1

摘要:从教26年来,他常年带领学生穿梭在田间地头,研发的油菜绿色丰产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湖北及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研究成果形成了4项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4项湖北省主推技术、1项行业标准及12项地方标准,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

“我们吃的苦越多,农民吃的苦就越少!”这是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周广生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教26年来,他常年带领学生穿梭在田间地头,研发的油菜绿色丰产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湖北及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研究成果形成了4项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4项湖北省主推技术、1项行业标准及12项地方标准,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秉持“严慈相济、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培养一大批学生成为油菜栽培研究及产业的生力军。

出身农家心系“三农”

周广生出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幼年也曾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年代,因此从小便立志学农,今后要“让农民少吃点苦”。这一经历,与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颇为相似。

1992年,周广生如愿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先后从事过小麦、水稻研究,最后在“油菜院士”傅廷栋院士的指导下,专攻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我国30%食用油为自产,其中一半是菜籽油,油菜产量、质量事关国家“油瓶子”安全。

为此,周广生几乎成了学院“最难在办公室见到”的老师——每年9月到次年5月,他带领学生奔赴四川、湖北、江苏等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6、7月又将足迹踏入青海、甘肃、新疆等北方地区;暑假期间甚至比平时更忙,课题组的各种会议,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做实验,出差开会……日程永远被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让油菜种植户减少成本、种地更轻松,周广生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直播油菜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迟播油菜抗逆稳产技术”“油菜多用途利用技术”,在湖北及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较传统生产每亩增产10%-15%、含油量提高1.0%-1.5%、省工3个左右,2022-2024年在湖北推广1560万亩,全国辐射4442万亩,累计新增经济效益57.7亿元。

周广生在田间培训农户

为便利农户,周广生创建“油菜产业帮扶”微信群实时答疑,还主动为菜籽滞销农户联系收购方;面对雪灾、旱灾等灾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24年雪灾期间,他不顾家人阻拦冒冰防滑赶往江汉平原油菜产区,实地调查灾情并提供技术指导。拍摄的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超100万次,切实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我们同学聚会约他,他每次不是在实验田里,就是在外地出差。”周广生的研究生同学、华中农业大学樊华老师笑着告诉记者。

既是严师又像“慈父”

周广生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来没有一个人“延毕”。这一切都源于他始终秉持“严慈相济、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

每年7月15日前,报考周广生的研究生都被要求提前到校报到,第一件事便是阅读文献。“经过2个月的文献阅读,他们在研究生一年级就能上手做实验,实际上提前了一年时间。”周广生说。

在科研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严守学术底线,规范试验设计,更能悉心倾听学生的困惑,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油菜播种时节,他常常下地与同学们一起布置试验,亲身示范油菜种植技术;从论文选题、作图到投稿,他对每篇文稿都逐字推敲,反复修改常达五遍以上,深夜两点回复修改意见亦是常事。学生求职时,他尽力为学生寻找和推荐就业岗位,为学生修改面试PPT,指导面试技巧。

周广生教授

学生眼中的周老师,永远是风尘仆仆的样子: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脊背,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水蓝色衬衫,去田间调研时,草帽一戴就和农民一起蹲在地里,活脱脱像一位“老农”。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王宗铠回忆,有一年油菜播种,大家要赶在下雨前播完,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眼看天黑了,周老师开启车灯,调到最亮,和学生们一起播种,直到所有地块都播完。还有一次,周老师出差回来半夜去看试验田,在野芷湖旁不小心踩进湖里,抓着旁边的小树才爬上来,手臂淤青了好久,可老师从没提过半句危险。

周广生不仅关心学生的试验,更记挂着他们的生活。学生情绪低落,他就拉着学生谈心,诉说自己曾经的失败经历,安慰学生“慢慢来总能成”;学生家里遇到困难,他常以“科研奖励”的名义悄悄资助,总说“你们把心思放在科研上,其他事有我”。

学生的事坚持“管到底”

从教26年,对于周广生来说,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从来都是“管到底”。

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从油菜播种到收获,周广生都是手把手教,连撒肥都亲力亲为。刚开始学生们撒肥不均匀,他就拿着肥料袋示范:“手要稳,步幅要匀,肥料撒均匀苗子就均匀,试验结果就准确,容不得马虎。”

一年油菜播种季,天旱得厉害,播下的种子几天不出苗。周广生就带着学生们去池塘提水浇地,桶沉得磨手,来回几趟就腰酸背痛。有女生忍不住哭了,但转头看见老师,年近半百的人,还笑着鼓励大家,学生们便咬着牙接着干。后来油菜出苗整齐,周广生看着幼苗说“咱们多吃点苦,农民秋天就能少些愁”,一句话让学生记到了现在。

周广生教授(左一)现场观摩指导

学生王春云还记得,2021年自己读博一时,在荆州做试验卡了壳,没想到凌晨5点接到周老师的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我想到解决办法了!怕忘了,赶紧跟你说。”后来王春云才知道,周老师那几天在外地出差,办法是他在火车上、走路时反复琢磨出来的。

去年,王春云博士毕业后顺利入职江苏省农科院,今年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跟着周老师做科研的七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如今我循着他的脚步,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油菜、促增收时,那些跟着老师下田的日子,总像老照片般清晰浮现。周老师常说‘我们吃的苦越多,农民吃的苦就越少;能让老百姓少吃苦,咱们当科学家的,多荣幸啊’,这份初心,我至今铭记,也带到了如今的工作中。周老师教我们的不只是科研技术,更是如何做一个‘为农的人’。”王春云说。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