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全景回望,芷江洽降,南京受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22:59 1

摘要:1945年8月20日,中美将领在芷江,从左至右为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何应钦、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副参谋长冷欣。

1945年8月20日,中美将领在芷江,从左至右为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何应钦、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副参谋长冷欣。

题记:

一场战争,可以深远影响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走向。


一段记忆,可以温和唤醒一段理性和冷静的认识。

1945年8月10日,美国向日本投放两枚原子弹的第4天,日本走投无路,公开发表声明,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美、中、英、苏四国投降。不过,日本暗藏心机,发表为停战诏书而非投降诏书。

就此,杜鲁门发表讲话,明确命令日军及关东军等所有武装部队即刻投降。

同日,苏军百余万大军兵分三路,继续向中国东北地区纵深、朝鲜及库页岛等地发起了“八月风暴”行动。

(参考《关东军“稻草人部队”结局、苏军“八月风暴”战略价值》)

日本战败结局揭晓,重庆、延安和国军陆军南宁指挥部得悉这些消息,都在各自惊喜,随即开始着手准备受降事宜。

其中,延安急电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各部及各大军区尽快编建“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准备受降和解放日军侵占地区。

就此,八路军、新四军的这些“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也就逐渐改称为“人民解放军”。

8月15日,相距南京最近的新四军也由政委饶漱石、代军长张云逸分别派出扬帆、冯少白等人联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汪伪政府,预备接洽投降事宜。

最终,冈村宁次等人拒绝新四军方面恰降,致电重庆报告“日军决以最大诚意履行投降条件”。

这为粟裕指挥的1945年12月的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高邮战役埋下前因。

当时,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在敌后抗战,遍及陇海线以北广袤战区,相比国军主要部署长江中游战场、西北、西南等地,占有地理位置优势,故而也就更能快速出击华北、华东等地区,也就在8月10日至9月2日大反攻期间,解放了华北、华东等地150余座县以上城市。

重庆方面受降事宜主要由坐镇南宁指挥部的国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负责。

何应钦深知国军精锐远离华北华东战区,难以与延安方面竞速在华北、华东地区受降,故而最早抛出了一个受降方案,要求日军在广州、长沙、武汉、南京、上海、青岛、北平、太原等地保持建制、武装,维持治安,等待投降、缴械。

8月15日,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了《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广播演说》,史称“以德报怨” 宣言,中美等同盟国正式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

得知同盟国批准投降,日本天皇裕仁深知每拖一日都会遭到惨重打击和损失,故而在一小时之后,即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全面投降。

日本投降,按照同盟国之前约定,中苏方面也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重庆负责接受关内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

就此,何应钦作为中国负责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军事长官,一方面向日军发出命令,要求派员洽商日军投降事宜;一方面命令陆军司令部之中美幕僚,加紧谋划、完成了国军主导在16个受降区受降的方案。

同时,何应钦及国军陆军司令部开始协调美军,要求提供空运、海运,帮助国军赶往各大受降区。

8月21日,上午10时,遵照何应钦命令,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指定受降代表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一行8人,乘坐MC型运输机由武汉飞往芷江,接洽投降事宜。

日机进入自东而西抵达常德上空,中美联合空军6架战机贴近飞行、空中检查,而后监视日机降落芷江机场,再由中国宪兵登机检查日军代表身份、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等等,然后回转报告并且要求今井武夫等人必须等待命令,方可走出机舱。

良久,今井武夫等人于惴惴不安间接到命令走出飞机。

芷江为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所在。1945年8月21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今井武夫一行乘坐飞机抵达芷江机场,接洽投降事项。

芷江受降洽降会场外的中外记者。

芷江洽降仪式会场。

芷江地区为湘西会战主战场之一,是国军重创日军所在。

当时,芷江机场为中国战区第二大军用机场,停有中美数百架先进飞机,周边驻军近万,都是盟军及国军新6军等装备精良的王牌部队。

就此,国军选以一个营精锐兵力围绕机场警戒,今井武夫等人目睹国军昂扬斗志,无不神情黯然、垂头无语。

他们车辆在中国宪兵引导下沿机场跑道行进,警戒线外即有万千军民怒吼谴责,经久不息,警戒线内的中美官兵纷纷举臂伸指成“V”字庆祝胜利,贴近拍照纪念。

而后,日军代表抵达机场跑道一侧签到处,按照中国宪兵军官命令,4人一组,登上插着白旗的吉普车,由中国宪兵部队引导、监督,缓缓绕机场跑道行使一周,备受围观军民讥嘲、奚落和讥笑,然后驶向洽降会场。

洽降会场为中国工兵建筑的中美空军俱乐部木构礼堂。

在百余名中外记者瞩目及闪光灯闪烁不停间,今井武夫等人进入礼堂,按宪兵指定位置入座。

然后,代表何应钦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副参谋长冷欣、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和翻译王武入座、其他中国各战区长官等高级将领入座。

这次洽降会议由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中将主持,首先验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参谋桥岛芳雄、航空参谋前川国雄等人身份及证件,然后,再向今井武夫转交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备忘录,今井签收盖章。

(萧毅肃为川军抗战名将郭汝栋郭汝瑰兄弟之部下和好友,曾率川军26师万人血战淞沪大场,战后全师仅余600余人。

此后,马当失守,他再率补充至近万人的26师血战湖口要塞,宁死不退,几乎全军覆灭,为武汉防线争取了时间,为何应钦信任重用,继而步步高升至陆军总参谋长)

这个阶段,记者全程拍照,即时新闻、影像发布全球。

而后,因为会议涉及绝密的16个受降区受降方案,故而屏蔽记者,继续关门进行。

最终,双方就何应钦相关日军投降细节的6个备忘录密谈两日,形成了关于“接受在中华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除外)、台湾及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之地区内,日本高级指挥官及全部陆、海、空军与其补(辅)助部队之投降” 的具体方案。

8月23日下午,今井武夫一行原机飞返南京复命。

——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投降事项洽商会议让湘西边城芷江从此闻名全球,写入欧美及日本等多国教材。

后来,未来纪念这个历史事件,芷江修建了 “受降纪念坊” ,镌刻了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等人撰写对联,其中,何应钦对联气势磅礴,引典慨然,最是深刻地白描了这个必定流传千年重大事件:

“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

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

然而,芷江洽降为抗战史的光彩一笔,却又因为会议主要依靠军事幕僚、参谋策划和确定了16个受降区受降方案,使得这个受降方案完全排除延安,显得缺乏政治远见和缓冲余地。

当时,何应钦等人遍飞全国各大受降区向各战区主官及主要军事将领逐一面授机宜,督饬部队迅速向日军占领区纵深推进,同时要求日军必须拒绝延安方面提出的一切受降要求。

同时,延安方面也从秘密渠道得悉了完整的何应钦方案,也就要求八路军、新四军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加大攻势,尽量更多地解放日军占领区。

这样,双方针锋相对,无论国军强势推进至八路军、新四军控制地区,或者八路军、新四军抢先夺取国军受降区,矛盾加剧,为后来的国共冲突和内战埋下了重要隐患。

读史如此,一声叹息。

芷江恰降结束,重庆方面在8月30日-9月5日期间空运新6军抵达南京。

新6军为全套美式装备、美式训练,反攻滇缅战场屡屡击败日军,如今空运接收南京城防,对日军形成极大震撼。

9月5日,新6军集结完毕,举行盛大入城仪式,廖耀湘军长率部乘坐美式卡车经中华门进入南京市区,途经弹痕遍染抗战官兵热血的中华门之时,全体官兵肃穆而立,瞩目致敬。

9月8日,上午10时,何应钦乘美龄号飞机,由中国空军9架战斗机护航,由芷江飞抵南京故宫机场。

重庆报媒详细报道这一盛状。

“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即陆续整队赴机场迎候,自动参加之民众尤为踊跃。

机场警卫由我鸿翔部队与日本宪兵共同担任,秩序井然,惟铁丝网外民众群集,咸欲一瞻何氏英姿”云云。

鸿翔部队番号为“陆军突击总队”,是精选高大威猛的高素质知识青年,由美国援助装备、训练而编成的特种作战部队。

鸿翔部队在1945年7月12日、18日、27日三次空降、突袭了日军占领的广东开平后勤据点、广西丹竹机场、衡阳外围后勤线等,以牺牲10余人代价,三战三捷,歼灭日军200余人,摧毁日军后勤体系,为抗战国军功勋部队,可谓中国抗战军队精锐中的精锐。

故而,国军精中选精,以高大威猛的鸿翔部队选出高大威猛的官兵,先期赶往南京负责受降工作。

当时,中国伞兵与日本宪兵同列警备机场,国军身材高大、士气旺盛,装备精良,无论着装、装备、气势、精神,都是完全压倒日军宪兵,引起数以百计中外记者围观拍照。

很快,何应钦从天而降,机场万人欢呼, 掌声经久不绝……

当时,南京市民代表为何应钦献上“日月重光”和“党国干城”两幅锦旗,中外摄影记者数十人更是四面涌上,抢位拍摄影像。

然而,何应钦徐步走过欢迎行列,来到冈村宁次偕今井武夫等日军高级将领队列之前,颔首受礼,车队扬长而去。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官何应钦在受降书上签字。

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盖章。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冈村宁次正在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何应钦接受小林浅三郎递交的投降书并签字盖章。

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中央军校大礼堂盛大举行 。

彼时,通往中央军校大礼堂的黄浦路口,搭建了用松柏扎成的高大牌楼,爬楼上书“胜利和平”金色大字。

由牌楼至中央军校大门,沿途两侧,每隔10米,即竖立漆着蓝白红的三色旗杆,悬挂中国国旗和同盟国各国国旗。

旗下,则是荷枪实弹,头戴钢盔,足蹬皮鞋,身着呢军服,手持冲锋枪的新6军战士威武护卫。

其中,从南京中山东路原黄埔路口,到中央军校礼堂的核心路段,则由陈泰运之两淮税警总团官兵负责警卫。

两淮税警总团在敌后苦战八年,牺牲惨重,为重庆留在苏北敌后的最后嫡系部队,被誉为“苏北孤军”。

如今,两淮税警总团幸存官兵十不足二,却终于见到抗战胜利盛况,肃立街头,热血热泪,知情者无不为之感动。

以新6军所向披靡之精锐胜军、陈运泰部“苏北孤军”沿途警卫的这条胜利的道路,通向中央军校大门。

大门上方,则悬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蓝底白字横额,门外,又是一座顶端嵌写巨大的红色 “V”字,下方悬挂红布横幅 “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会场 ” 的牌楼……

这是血战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诞生地。

经过八年抗战,度尽劫难,英烈殉国,教导总队番号已在残酷的战火中消亡,中央军校更是物是人非,如今却又成为强敌投降处,可谓冥冥天意。

军校礼堂正中悬挂孙中山先生遗象,两边为国党旗及国旗,对墙悬挂当时中、美、英、苏四国领导人头像。

礼堂之内,四周楼厢用蓝白红三色布围起,相隔数米则环插中、美、英、苏及联合国旗帜。

其中,在孙中山先生遗像下方长条桌,为受降席。

对面长条桌 ,则为投降席 。

在受降席的左右两侧,分为观礼席和中外记者席。

楼上则为南京各界人士和官员的观礼席。

8时52分,何应钦由休息室走进会场。

随后入场为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第3战区司令顾祝同、陆军总长肖毅肃、空军第1路军司令张廷孟等国军受降代表。

同时,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上将、副司令官郑洞国、新6军军长廖耀湘、军政部军务署中将副署长郭汝瑰等,共计上将1人,中将24人,少将56人,参加受降仪式并且从旁观礼 。

81名将军之中,如汤恩伯从1937年8月南口会战到指挥1945年桂柳大反攻;郑洞国从1937年8月涿保会战到1945年缅北反攻;廖耀湘从1937年8月参战淞沪会战至1945年雪峰山大反攻等等坚持抗战、打满抗战全场的百战名将,数不胜数,他们观礼受降,应当应分。

8时58分 , 军训部次长王俊中将引导日军投降代表,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及其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7人进入会场。

他们先行来到受降台前,排成一字横队向何应钦等人鞠躬,在何应钦欠身答礼以后,冈村宁次即解下军刀交给小林浅三郎,双手奉上何应钦,以表示侵华百万日军就此缴械投降。

何应钦接过军刀之时,正是1945年9月9日9时。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的“三九良辰”。

何应钦接了军刀,命令冈村宁次交验代表签降的证明文件。

冈村宁次再行鞠躬,双手呈上日本大本营授予代表签降的全权委托证书等有关文件。

何应钦阅毕,即将中日两种文本拟定的降书各两份,交给冈村宁次阅签。

此后,冈村宁次用毛笔在降书受领证书上签名、盖章,双手呈送何应钦签字。

何应钦签字以后,即将中日文降书各一份交给冈村宁次收领。并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第一号命令交给冈村宁次遵照执行。

冈村宁次阅读命令文件,签收交小林浅三郎转呈何应钦。

何应钦审阅无误,即命令冈村宁次等7名体军投降代表退席。

随后,何应钦即席发表广播讲话:

“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已于本日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也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辟一新的纪元。

本人诚恳希望我全国同胞自省自觉,深切了解今日为国家复兴之机会,一致精诚团结,奋发努力,使复兴大业迅速进展,更切盼世界和平自此永奠其基础,以进于世界大同的境域。”

讲话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重庆,欢庆抗战胜利的车队。

南山官邸,蒋介石及随从与欢庆胜利的人们。

何应钦这番讲话,并非代表某人某党,而是代表了抗战八年的中国军民庆祝胜利、战后重建、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这也是二战中抗击法西斯入侵的各国军民心愿,因而,讲话特别触及时代、触及心灵。

当时,何应钦讲话被国外记者翻译发表在英美法苏等多国报纸,备受认同。

至此,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划上了胜利的句号。

这天,日本及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消息传遍中国、传遍全球,华人无分国内外,无分重庆延安,都是举行盛大庆祝活动,都是深切感触胜利艰难和牺牲惨痛。

人们情之所至,泪水欢歌、彻夜欢庆,无限向往美好明天。

中国作为最早抗击日本入侵国家,作为联合国发起国和创始国,为盟国及联合国夺取二战最后胜利、重建和平及国际秩序,付出了惨重牺牲、作出了主要贡献,赢得了包括美英法苏等世界各国的认同和尊重,国家声望空前提升。

1945年9月9日,中国的良辰吉日,希望徐徐展开……

来源:流浪的橡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