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周系列科普|麻醉真的只是“打一针”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11:23 1

摘要:1842年3月30日,美国佐治亚州外科医生兼药剂师克劳福德·威廉森·朗(Crawford Long)用浸过乙醚的毛巾让病人詹姆斯·维纳布尔(James Venable)失去知觉,成功切除其颈部直径1.5英寸的肿瘤,成为世界上第一例乙醚全麻的成功实施者。从此现代

1842年3月30日,美国佐治亚州外科医生兼药剂师克劳福德·威廉森·朗(Crawford Long)用浸过乙醚的毛巾让病人詹姆斯·维纳布尔(James Venable)失去知觉,成功切除其颈部直径1.5英寸的肿瘤,成为世界上第一例乙醚全麻的成功实施者。从此现代麻醉诞生,不仅开启了现代外科手术的新纪元,更让医生不再被患者的疼痛与恐惧束缚。为纪念这一举措的诞生,1993年,在美国总统布什于总统令的签署下,3月30日正式成为美国的国家医生节(National Doctor’s Day)。此后这一节日在各国民众的推广中得以流传,欧美国家普遍称其为“国际医师节”,常用的庆祝方式是为医生送上康乃馨。做麻醉就像开飞机麻醉医师的"航道维护"从术前评估就开始延伸。如同飞行员需要掌握全程天气状况,我们通过术前各项检查构建患者的"生命星图":从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评估再到活动耐量等整体功能评估,都是为了精准预测患者围术期的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进入手术阶段,麻醉不再是单一药物的注射艺术,而是多维度生命支持的精准调控。全身麻醉时,我们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建立"四维平衡方程式",在镇静、镇痛、肌松、应激调控之间寻找完美配比;对于非全身麻醉,则是以毫米级定位完成神经阻滞的微创交响乐。各项实时监测参数如同360度雷达扫描,只要有异常波动就会触发预警系统。最易被忽视的术后苏醒阶段,方显麻醉医学的双向智慧。我们既要在数小时内让患者的呼吸肌如交响乐团般精准复苏,还要将应激反应平稳滑翔至基线水平。就像飞机降落时需要同步调整高度、速度、仰角,麻醉医生正通过智能输注系统与神经阻滞技术,让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既获得充分的疼痛"安全带",又避免恶心呕吐的"气流颠簸"。在当代医学星图中,麻醉学科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从分娩镇痛到无痛胃肠镜,从癌痛管理到重症监护,麻醉医生的监护仪上跳动着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音符。当我们庆祝每年的中国麻醉周,不仅是对1842年那声疼痛消融的礼赞,更是对当代"生命航行员"的诚挚致敬。愿公众每一次走进手术室的脚步,都能带着对麻醉医学的崭新认知——那不只是穿行于静脉的温柔药剂,更是丈量生命的精密科学,是护航生命的厚重承诺。这一支维系生命的"麻醉交响曲",正在手术室的荧光幕上永不停歇地跃动着平安的旋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麻醉科,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来源:健康是唯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