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在热武器时代,有些小国在用那些高超音速导弹、用脉冲弹、甚至电磁炮,而真正大国却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冷兵器和邻居决胜负。那些高端玩意,就是用来在长安街上溜达的。
为何世界乱成一锅粥,我们还能躺着为了鲁迅的一根烟在吐槽?
明天就是一个大日子,让全世界看看兔子家能让外人看的种花的家伙。
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在热武器时代,有些小国在用那些高超音速导弹、用脉冲弹、甚至电磁炮,而真正大国却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冷兵器和邻居决胜负。那些高端玩意,就是用来在长安街上溜达的。
今天看到一张图,笑死我了。
在当今的这个世界上,也就是中国这块土地上才能有这个让外国人惊掉下巴的景象。
这两天由于特殊的原因吧,很多内容发布不出去,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中美全球化战略对比,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崛起与影响。
在当今复杂且多变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之下,中国力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发展走向,在与美国的对比中,更凸显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潜力。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更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力量,而美国对全球化的态度却历经转变,从曾经推动全球化的中心力量,近年来逐渐走向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是中国力量在经济领域扩张的有力证明。在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政治与法律风险、汇率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风险等。然而,如今的中国企业已成功从“产品出口”迈向“全球运营”的新阶段。在2024年,中国企业作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者,在全球舞台上呈现出各种“现象级演出”。在欧洲杯的赛场上,比亚迪作为官方用车为赛事提供绿色出行服务;凌晨1点的东南亚某国家TikTok直播间里,挤满盲盒爱好者;在巴西市场诞生了颠覆传统的物流服务体系;从澳洲市场起步的中国光伏储能产品,已全面进入更广阔的中东和欧美市场 。
海关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6.7%,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科技领域,从小家电、娱乐短剧到AI大模型,从消费类品牌到智能制造、医疗设备和新能源,新一波源自中国的全球化企业正在演绎着新的全球化图景。反观美国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部分企业受政府“美国优先”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在全球供应链调整中面临成本上升、市场份额流失等问题。例如,苹果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却因印度当地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良品率降低 。
在全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与策略。一方面,全球化与本地化深度融合,企业不再以“本土”与“海外”为界,将全球化思维作为起点,重新设计制度流程和内部系统,同时将全球化的人才思维与本地化的人才发展观充分融合,打造更具韧性的本地化人才团队。
如名创优品引入飞书构建全球一体化协同平台,借助飞书低代码平台快速上线“海外巡店助手”,实现全球门店标准统一、经验沉淀和跨时区零时差协同;霸王茶姬在飞书上搭建“茶茶圈”,促进全球伙伴对东方传统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解,推动海外市场的跨文化融合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坚持以数据驱动决策,摒弃盲目追求速度的做法,通过试水市场获取真实数据,再开展后续决策,如泡泡玛特以数据先行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而美国企业在决策过程中,虽也注重数据,但在政府政策干预下,部分决策受政治因素影响,偏离市场规律,例如美国部分企业因政府贸易制裁政策,失去中国等重要市场,营收受损。
在供应链布局上,中国企业愈发注重多元化与韧性建设。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以及大国博弈、地缘政治风险导致的供应链稳定性下降问题,中国企业通过在不同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例如,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越南、墨西哥、东欧等地建立生产基地,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确保供应链稳定。
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布局,以抱团出海的模式提升竞争力。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集体出海带动充电桩等产业链配套出海,比亚迪、国轩高科等“新三样”企业出海,带动中游三诺集团和迈为科技等企业出海。美国则推行“回岸、近岸、友岸”三岸分流策略,试图重塑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等国家的依赖,可这一策略不仅使美国企业成本大幅增加,还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如特斯拉在墨西哥建厂后,因当地零部件供应不足,需从较远地区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 。
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也体现在对全球市场的拓展与深耕方面。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尽管面临美国“美国优先2.0”政策推高的逆全球化、政治极化与逆全球化思潮、地缘冲突高度不确定等挑战,中国仍积极倡导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与东盟继续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许多国家与中国有着长期的经贸合作,为中国企业开展业务提供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深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公平化,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截至2025年5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人民币的使用量激增,如中俄能源合作中,人民币的结算比例不断提高。
而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在全球经济中获取特殊利益,可随着其不断滥用美元地位,通过大量举债发行美元、实施贸易制裁等,引发全球对美元信任危机,“去美元化”浪潮兴起,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逐渐下降 。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力量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上。中国优势产业集中在中高端制造业和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其中制造业包括劳动和资源驱动的钢铁、轻工纺服等,也包括技术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储能、电网装备、家电、卫星、面板等;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包括短视频、游戏、短剧、电商、快递物流、移动支付等。
这些优势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迁移,超越“全球工厂”的定位,成为创新与科技驱动领域的领导者。
美国产业结构则过度偏向金融、科技等高利润产业,制造业空心化严重,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1.3%,远低于中国的27.7%,在再工业化进程中面临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昂等难题 。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将继续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凭借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日益完善的全球合作网络,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持续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而美国若不改变其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政策,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面临经济结构失衡加剧、国际影响力下降等困境 。
中国企业通过创新的全球化战略、稳健的供应链布局、积极的市场拓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全球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你赢得的一席之地,这么大的体量,就会挤占了别人的一席之地,甚至会把一些人挤下餐桌。
这也是特朗普着急抽身欧洲事务,着急收缩对付中国的原因,也是欧盟和日韩等相对发达国家要围堵和打压中国的原因。
来源:猫哥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