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昕报告的TOP-CABG研究和来自北欧的TACSI研究,对冠脉搭桥术后的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提出了质疑。
然而,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昕报告的TOP-CABG研究和来自北欧的TACSI研究,对冠脉搭桥术后的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提出了质疑。
这两项研究提示,对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标准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12个月)并不优于降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随后单用阿司匹林9个月)或单用阿司匹林。
TOP-CABG研究为一项双盲、平行对照的随机试验,覆盖中国13家医院,纳入2 290例首次接受单纯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的18~80岁患者(20.6%为女性,平均年龄61.5岁),随机分入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替格瑞洛90 mg bid,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12个月)与降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替格瑞洛90 mg bid,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3个月;随后安慰剂90 mg bid,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9个月)。
研究的主要非劣效性疗效终点为冠脉搭桥术后1年内每条桥血管水平的大隐静脉桥血管100%闭塞,闭塞通过冠脉CTA或冠脉造影评估,预先指定的非劣效性界值为3.5%。研究的主要优效性安全性终点是术后1年内每个患者水平的临床相关出血(BARC分型≥2型)。
结果显示,降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和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桥血管闭塞率相似(10.79% vs. 11.19%),主要疗效终点达到非劣效性,而降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临床相关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8.26% vs. 13.19%)。
两组的次要终点(包括桥血管衰败、任何桥血管狭窄、任何桥血管闭塞、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袁昕指出,TOP-CABG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降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和出血风险之间提供了更好的平衡,提示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较短疗程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益,可能有助于为未来的指南提供信息。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TACSI研究发现,在冠脉搭桥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未显著降低1年时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风险。
该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基于注册登记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覆盖22个北欧心胸外科中心,共纳入2201例冠脉搭桥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66岁,14.4%为女性),随机分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替格瑞洛90 mg bid+阿司匹林75 mg qd,n=1104)或单用阿司匹林组(75~160 mg,n=1097)。
随访1年时,结果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和单用阿司匹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再次冠脉血运重建)发生率相似(4.8% vs. 4.6%,HR=1.06,95%CI:0.72~1.56,P=0.77),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净不良临床事件(主要终点事件或大出血;9.1% vs. 6.4%,HR=1.45,95%CI:1.07~1.97)和大出血(4.9% vs. 2.0%,HR=2.50,95%CI:1.52~4.11)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
来源:
[1]ESC 2025: Studies shed new light on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CABG surgery. CardiovascularNews, 1st September 2025. https://cardiovascularnews.com/esc-2025-studies-shed-new-light-on-antiplatelet-therapy-after-cabg-surgery/
[2]Ticagrelor and Aspirin or Aspirin Alone after Coronary Surger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 Engl J Med, September 1, 2025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