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南站检票口刷身份证,天津站出站就是旋转大盒子演播室。半小时前还在央视大楼对稿,半小时后已经坐进玻璃盒子直播,镜头里连行李箱轮子都没停稳。
“高铁半小时,演播室直接搬到车站门口”,这操作把通勤党看傻了。
劳春燕连跑三天北京—天津,只为录一档叫《津夜看上合》的新栏目。听起来像临时出差,其实背后是把高铁当移动导播间的狠活。
北京南站检票口刷身份证,天津站出站就是旋转大盒子演播室。半小时前还在央视大楼对稿,半小时后已经坐进玻璃盒子直播,镜头里连行李箱轮子都没停稳。
以前拍国际新闻得飞几千公里,现在上合组织的动态被塞进京津通勤圈。高铁班次比地铁还密,错过一班也就等十分钟,时效性直接拉满。
最戳普通人的是:她把“跨城上班”玩成了日常。早高峰挤地铁的人秒懂——如果自家公司也能把会议室搬到高铁站,谁还怕迟到?
当然,演播室不是随便摆个桌子。那盒子能转,背景切到天津之眼还是海河夜景随心情。观众看的是新闻,她顺手把城市宣传片拍了,一举两得。
有人酸“不就是蹭高铁速度”,可换个思路:当高铁成基础设施,新闻制作也开始拼“最后一公里”。以前抢的是独家,现在抢的是“比地铁换乘还顺路”的独家。
至于节目内容?上合组织那些官方通报被她说得像小区业委会开会,谁退出谁加入,听着跟邻居换物业差不多。严肃新闻突然有了烟火气,反而记住了。
三天跑完,劳春燕的行李箱估计还没打开过。下次再有人抱怨通勤累,直接把这条新闻甩过去:看看人家,跨省上班都能剪出片头。
来源:在郊外感受田园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