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子的身份,总归让人心里揣着点复杂。家里到底是亲是疏,说不清,道不明。蒋纬国,小名阿瓜,看着是蒋介石的儿子,其实另有一段曲折的身世;而老蒋,对这个儿子,偏偏比亲生的还上心。有时候家里的亲疏远近,真不是血缘一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更不用说,这家子里,关系横七竖八,
养子的身份,总归让人心里揣着点复杂。家里到底是亲是疏,说不清,道不明。蒋纬国,小名阿瓜,看着是蒋介石的儿子,其实另有一段曲折的身世;而老蒋,对这个儿子,偏偏比亲生的还上心。有时候家里的亲疏远近,真不是血缘一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更不用说,这家子里,关系横七竖八,真要细查,简直像一团麻,理也理不清。
1908年那会,蒋介石还是个刚出国门的小青年,肩头没多少担子。他去日本,其实是奔着开眼界、求功名去的。戴季陶——浙江老乡、也是他留学的哥哥——两人一见就投缘,说得上心腹知己。闲话一句,外头漂泊的人,最怕是孤单,有个老乡,不管是吃饭还是下馆子,心里总有依靠。
但戴季陶也不是没有烦恼。他在日本时,和一个叫重松金子的日本女人折腾出个孩子。这事儿放现在可能也耳熟能详,可那年头不一样——家里规矩老,传出去算丑。戴季陶虽然平时在朋友面前大方,其实怕自家太太厉害,哪敢承认。日本女人带着小孩一股脑儿跑到中国来,也真有勇气。戴季陶打起退堂鼓,蒋介石却没多话,直接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让妾姚冶诚照看。这样一来,蒋纬国就成了蒋家的“亲儿子”。
说起来,蒋纬国小时候和蒋介石的合影,那神态还真有几分像父子。老蒋带着他,总是一副有说有笑的样子,甚至比亲生的蒋经国还要亲。日记里,老蒋写家里琐事其实不多,但提到蒋纬国的事情倒是不少。关键时刻,蒋纬国小小年纪会死死抱着老蒋的腿,哭闹着不让走。大人看了又心疼又无奈,就那么站在门口,有点像舞台上的一幕,旁人看着都觉得父子情深。
可生活不是舞台,总有不如意的地方。蒋家的女人,好几个,关系复杂。本来蒋介石早年包办婚姻娶了毛福梅,按理说是正妻。毛福梅小脚旧式女子,蒋介石对她没多少感情。两人过着各过各的,后来老蒋在上海遇上姚冶诚,日子才活泛了些。姚冶诚呢,出身青楼,做事爽利,蒋介石喜欢得很。没孩子,倒把戴季陶的儿子带回来了,心里其实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时间绕到了1920年,蒋家的老太太王采玉气喘病得厉害,家里人只得聚到溪口老宅。姚冶诚带着小蒋纬国回乡照顾。毛福梅也在家,哪怕早和蒋介石闹过“不离不分”,还是一直守在那里。家里女人几房住着,谁见了谁都有点防。刚开始姚冶诚还帮毛福梅照料老太太,时间长了事情就变味了。
毛福梅,看似柔弱其实骨子里挺硬,遇到外来女人进门,自然拧着劲,后来直接把姚冶诚母子赶去柴房。别说是客房了,就是院子尽头养猪的地方。稻草堆上睡,跳蚤乱爬,蒋纬国年纪小,没两天就闹出病来。那时候的房子,说好听些叫老宅,实际上湿冷,进了冬天没炭火,孩子容易生病。邻居的孩子都知道,蒋家最近来了个小哥哥,长得白净,可是脸上总有红点,不是过敏,是跳蚤咬的疤。
而那会儿,蒋纬国要是病倒了,家里有人心疼——不是他的养母姚冶诚,是蒋介石的嫂子,也就是他的“大伯母”。家里规矩多,女眷不方便随便走动,可大伯母看不得孩子受罪,把蒋纬国接到自家屋里住。蒋纬国和大伯家的哥哥姐姐一起长大,日子反而安稳些。小孩子有时候说不清谁亲谁疏,玩伴就是亲人。即使亲生兄弟蒋经国,和他小时候隔得远,也没什么深厚的感情。
老太太王采玉死了以后,蒋家才开始过点宽裕日子。蒋介石经济稍微宽松了些,在丰镐房前头买了栋楼房。说是好房,其实也是老当铺改的,院子小小一条,厨房也旧。但至少不用睡稻草堆了,母子俩日子算是有了盼头。
不过风水轮流转,哪家能一直顺风顺水。等蒋介石知道毛福梅虐待蒋纬国的事,心里其实打鼓。他虽然是家里说了算的人,可面对女人窝里横,多少也有两难。有说法是蒋介石曾因为这事打了毛福梅,可是事情到底如何,也没人能证实。家里矛盾,打打闹闹常有,很多事死无对证,传说也难免被添油加醋了。
那年蒋纬国不过六岁,蒋介石索性带着姚冶诚母子离开了溪口,到奉化安顿下来。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身边谁在,心就偏向谁。在蒋介石身边长大的日子里,蒋纬国受到的宠爱,比亲哥哥还多些。你要说蒋纬国小时候怀念谁,估计首先想到的是姚冶诚,而不是亲生父母——戴季陶和那个早回日本的金子。
讲到这里,家里血缘、感情、身份,都变得模糊。蒋纬国与蒋经国,表面上是亲兄弟,实际上穿插着认亲、养母、原配、妾室这些复杂关系。蒋纬国自己或许也时常糊涂,小时候只知道玩伴与养母疼他,长大了才明白自己身世的“秘密”。
其实说蒋介石打毛福梅,是不是为了蒋纬国,也未必。更有可能是积了多年的怨气,遇上事才爆出来。家里的事,总有人选择不说,大家心照不宣,过日子而已。你要问蒋家到底谁亲谁疏,谁为谁受苦,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放在痒处,却从不宣之于口。
这些人物,命途各有波折。有的过于强硬,不懂退让;有的明知不是亲生,却心甘情愿为孩子操碎了心。说到底,蒋纬国的成长,是在矛盾和亲疏之间摸索出来的。他一边承受着家庭纷争,一边在蒋介石的偏爱下慢慢长大。等他自己成年,回头看这一切,心里是坦然还是介意,旁人又哪能猜得透?
这事,说出来,其实和我们每家每户也有几分相像。谁家没几个秘密,谁家没几场争吵?有时候亲疏只是站在什么角度;有时候疼爱也带着一点补偿和愧疚。蒋家的旧事,留到如今,不过是飘在风里的一阵旧尘。你说,蒋纬国以后会怎么看自己的命运?他会不会想,要是哪天真的可以把所有尘埃都拍落——该有多自在?谁又能回头彻底理清,那些年里,谁对他最好,谁又让他受苦。这个答案,也许直到他老了都不敢问出口吧。
来源:于乡村放牛的牧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