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翁小诗歌校园揭幕仪式在翁城镇中心小学举办。翁城镇中心小学的操场和教室等空间都融入了“翁城孩子的诗”的元素,处处洋溢着童真和诗意。我们就“翁小诗歌校园”的打造采访了设计师程升。
9月1日,翁小诗歌校园揭幕仪式在翁城镇中心小学举办。翁城镇中心小学的操场和教室等空间都融入了“翁城孩子的诗”的元素,处处洋溢着童真和诗意。我们就“翁小诗歌校园”的打造采访了设计师程升。
Q1 今天在现场看到诗歌校园的呈现,你对效果感觉怎么样,满不满意?为什么?
程升:非常满意。一方面是篮球场、班牌等空间、物料的颜色都还原得很好,比昨天在手机上看照片更有冲击力,一进门还是被惊艳到了。另一方面是学生们看到这些可爱明亮的图案,都忍不住在上面奔跑,大人们忍不住拿起手机拍照。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Q2 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一个诗歌校园?能不能讲一下来龙去脉?
程升:故事发生在2023年,当地政府希望用诗歌艺术激活乡村文化,而我们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任务就是把诗歌从纸上、口头上“搬”到生活当中。由此,我们在翁城开展了100多场诗歌活动,成果丰硕,不仅激发了小朋友的想象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成绩。我们希望先在翁小试点,打造翁源县第一所“诗歌校园”。
Q3 如此设计诗歌操场,是基于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创意?
程升:因为诗歌宝宝是最恰当的图案。一开始,我有想过只是放文字,或者是比较扁平的图形组成与体育、学校相关的元素,但是出来的效果总是感觉缺少了一些趣味,也提炼不出翁城的特点。于是我们提出还是加入诗歌宝宝的元素,把诗歌宝宝和操场的框架结合,加上主题的色彩,既有翁城的独特元素,又有诗歌的象征,小朋友也喜欢,所以有了现在的画面。
Q4 除了巨大的诗歌操场,诗歌校园建设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关注?
程升:比如班级接送牌、班级信息栏、功能室牌子,这些已经落地制作完成,将诗歌融进了日常的每一个工具里。还有正在规划的诗歌厕所,我们将用诗歌进行点缀。另外,即将产出的诗歌文创产品,也将会搬进校园。
Q5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怎么解决的?
程升:其中最大的困难,并非技术或美学上的,而是如何让“诗歌”这个看似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一个孩子们可以触摸、感知,甚至在其中嬉戏玩耍的物理空间。
具体来说,这个困难体现在三个层面:
1. 理解的转换:如何避免诗歌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如何不让设计变成生硬的“标语式”教育?
2. 儿童的视角:如何确保这个设计是真正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而不是成人的“一厢情愿”?
3. 落地与实现:在有限的预算和乡村学校的实际条件下,如何高质量地实现设计创意?
解决方法如下:
1.“卡通化”与“互动性”设计:让诗歌“活”起来。最大的亮点“诗歌操场”就是这个理念的结晶。我们将诗歌宝宝、诗歌文字与操场结构相结合,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跑到操场玩耍,在操场上上课,在日常中看到这些图案和文字,眼睛、意识、身体自然而然地与诗歌产生互动和连接。这解决了“抽象概念物理化”和“儿童视角”的难题。
2.共创与调研:在设计前期,我们的团队多次前往翁城镇中心小学,与校长、老师、孩子们交流、上课,从孩子们的诗里提取设计元素,确保设计是从这片土地和这群使用者中“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3.极致的匠心与协作: 面对落地实现的困难,我们依靠的是翁源县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鼎力支持以及翁城镇中心小学的全力配合。从设计到操场绘制落地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与施工方反复沟通、现场督战,确保最终效果与设计图纸高度一致,施工工人们的日夜劳作保证了高品质的呈现。
Q6 在粤北山区的乡村学校里,设计这么一个充满时尚感的诗歌操场,会不会和周围环境极度不协调?
程升: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不是一种“不协调”,而是一种“赋能”和“对话”。“时尚感”的本质是“设计力”和“审美力”,在这里的“时尚感”并非浮夸的艺术、深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指一种质朴、充满活力又不失现代审美的视觉语言。乡村的孩子同样有权利享受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设计成果,审美教育不应有城乡差距。
而且,这里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诗歌本身源于孩子们出生的这片土地,包括人、物、景等。我们的设计选取的色彩和图案源自翁城周围的山脉、夕阳下的天空颜色,它不是冰冷的工业造物,而是充满人文气息和生命力的艺术创作。
更重要的是与人文环境的深度融合。真正的“协调”不是一味地“迎合”或“模仿”旧有环境,而是为环境注入新的、积极向上的能量。这个诗歌操场就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脏”,它并没有否定乡村的宁静,而是为其注入了文化的活力和想象的色彩。它让孩子们的眼睛里有了光,让大人们也忍不住拍照分享,这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协调”——它与人的内心需求相协调,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协调。
Q7 据说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愿景是打造“中国最美的乡村学校”,你们的底气和信心来自哪里?
程升:我们最大的底气和信心,来自翁源县委县政府的充分信任、大力支持。此外,还来自于:
一,媒体的洞察力与传播力(羊城晚报基因):作为媒体机构,我们最了解时代需要什么、社会关注什么。我们善于发现乡村教育真正的痛点,如美育缺失、文化自信不足等,并有能力将一个小镇小学的实践,通过强大的传播平台,变成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公共文化事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乡村教育振兴。
二,艺术的创造力与感染力(艺术研究院核心):这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拥有庞大的顶尖艺术家、诗人、设计师资源。他们不是简单地将艺术“输送”到乡村,而是进行“在地创作”,让艺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度融合。我们用艺术的“美”和“创意”来重塑校园空间,提升文化格调,这是纯资金或硬件投入无法实现的。
三,教育的初心与执行力:我们所有的设计都紧紧围绕“教育”这个核心目的。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育人。我们与当地教育部门、学校校长老师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形成了高效的执行力。我们的团队能扎根一线,从一纸蓝图到最终落地,全程紧盯,确保愿景不走样地变为现实。
总结来说,我们的底气就是:以媒体为平台,以艺术为手段,以教育为初心。我们将继续整合这三股力量,将翁城模式进行深化和推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中国最美的乡村学校”这个愿景。翁城镇中心小学的诗歌校园,是我们迈出的坚实而美丽的一大步。
海报设计丨程升
图片丨丘金海、王绮彤
责编丨王绮彤
审核丨刘以杰
终审丨张演钦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