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花生上树!品牌营销如何避免AI陷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22:10 1

摘要:近日,良品铺子一款“四粒红花生”产品的宣传海报引发了广泛关注。本该深埋土中结果的花生,在海报中竟然高挂枝头,与此一同出现的还有“人高的花生苗、比土豆还大的花生以及使用收割机收割花生”的荒诞画面。

近日,良品铺子一款“四粒红花生”产品的宣传海报引发了广泛关注。本该深埋土中结果的花生,在海报中竟然高挂枝头,与此一同出现的还有“人高的花生苗、比土豆还大的花生以及使用收割机收割花生”的荒诞画面。

事实上,这是良品铺子的产品“多味花生”的宣传海报,却因为使用了AI生成图片的功能,犯下了令人无语的错误,引得网友们纷纷群嘲。在《落花生》一文编入小学课本后,花生果实深埋地底就成为了常识,哪怕是不接触农业生产的“城里人”也自然深谙。面对良品铺子的宣发错误,有人直言“从设计到审核全都没有常识”。更有人质疑“所谓‘甄选吉林扶余花生’的描述,是否也和图片一样,是AI编造的呢?”事件发生的当天,良品铺子的股价微跌0.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不看好。

这则违背基本生物学常识的广告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良品铺子不得不公开致歉,解释这是由于“错误地采用了AI生成的图片素材”所致,并将启动对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核查,同时进一步升级内容审核机制,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花生上树”并非孤例

AI常识性错误屡见不鲜

良品铺子的“花生上树”事件并非孤例。AI在生成图片或者产出文字时候,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屡见不鲜。

不管是地铁上还是电梯里,不管是公益性海报还是商业性质海报,都有被网友“捉虫”或者“吐槽”的AI生成海报,常见的有人物手指“缺斤少两”,画风表情油腻,背景一眼假等等一系列问题。

图/图源网络

甚至李子园的AI广告则直接使用别家素材生成,不仅存在抄袭挪用的问题,海报也让人陷入“恐怖谷”的错觉。广告中模特的手指和手腕看起来极不自然,表情也生硬没有情感,这都明显是AI生成内容的典型缺陷。

上述案例共同揭示了AI生成内容在事实准确性和细节处理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即使是先进的AI系统,也常常在手指数量、物体比例和物理规律等方面出现错误。

而用户,目前对于AI生成的图片质感也接受不能。例如2024年,肯德基以“吮指回味,自在滋味”的slogan为核心,出街了一组海报,将AI数错手指的失误做成了营销创意——用“多指”来突出炸鸡的美味:这么好吃的炸鸡,多舔根手指怎么了?但诡异油腻的画风令网友直呼“重口味”和难以接受,甚至搬出了小时候“一只鸡长10个翅膀”的谣言,堪称营销大翻车。

四部门新规+强标同步落地

今起AI生成内容强制“亮明身份”

AI为何频频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根源在于训练数据的偏见和技术局限性。

当前大多数通用AI模型仍依赖于互联网数据,而这些数据库的内容并不都是准确的,AI并没有准确思考的能力,反而“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在一次次生成中,放大了不正确的要素,产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此外,AI的主要功能依然停留在模仿阶段,模仿已有的文字、图像、视频,却并没有主观创造的能力,因此,生成反常内容也是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AI的便捷性让部分企业忽视了人工审核的重要性。为了追求效率,滥用AI技术,忽视人工把关环节,最终导致低级错误频发,简直是降本增“笑”了。

鉴于上述背景,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新规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的“身份”,方便用户察觉。而平台在服务提供者的内容上架或上线时要进行审核,核验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对未标识或疑似生成内容要添加风险提示,从而在传播端阻断虚假信息扩散。

面对AI营销的陷阱,一些企业已经探索出了成功路径。例如速途网络创新性地采用了三段式工作流,通过“需求拆解-标签化”将营销诉求转化为AI可识别的结构化指令;运用“多轮生成-交叉验证”模式,同时调用多个AI工具并行生成内容;最后建立“人工校准-品牌适配”机制,确保内容符合品牌调性。

结语:

AI营销时代已经到来,但良品铺子的“花生上树”事件警示我们: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替代人的常识判断与专业审核。品牌应建立人机协同的内容生产机制,将AI的效率与人类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既拥抱技术创新,又坚守内容质量的底线。唯有在技术浪潮中保持清醒,才能在智能营销时代行稳致远。

来源:TopMarket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