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马龙近乎“清仓式”卸任,招商基金“疯狂”新聘引质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11:05 1

摘要:虽然招商基金宣布马龙“另有任用”,但在一些市场观点看来,这位管理过29只基金、曾获中国基金业“奥斯卡”——金牛奖大满贯的顶流基金经理是否会离职依然充满悬念。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帅可聪 北京报道

虽然招商基金宣布马龙“另有任用”,但在一些市场观点看来,这位管理过29只基金、曾获中国基金业“奥斯卡”——金牛奖大满贯的顶流基金经理是否会离职依然充满悬念。

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5日,公募基金公司超441位基金经理离任,而这期间,招商基金以“离职率第十一、新聘人数第一”的数据在榜单中异常显眼。

《华夏时报》记者3月25日联络招商基金人士,询问“马龙卸任多只产品,又没有增任或新发产品,是否要离职”,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债基产品很少新发了,假如马龙卸任最后一只在管产品,我们会公告。”

另有何任用?

3月22日,招商基金发布了一则《关于招商产业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公告显示,马龙卸任了招商产业债券,离任原因是“另有任用”。

虽然公告称“另有任用”,但卸任还是引发外界猜测:其个人职业规划是否会发生调整,未来是否会加盟其他机构?

此次马龙卸任的招商产业债券,是他自2015年4月1日便接手的一只债券产品,至其卸任,马龙已经管理了该产品近十年。至2025年3月22日卸任,该产品的任职回报率68.32%,任职年化回报5.36%,超越基准利率36.30%,在同类189只产品中位列第14名,成绩耀眼。

2025年3月21日,刘万锋接任该产品。刘万锋2014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现任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此前,他曾在2005年7月加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任财务岗,从事财务管理工作;2009年7月他加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金局,任交易员,从事资金管理、流动性组合管理工作。

管理规模已不足百亿元

马龙是经济学博士。他自2009年7月就加入了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策略、股票市场策略研究工作。2012年11月起,马龙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曾任研究员,现任公司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至今已经13年。在这13年里,马龙获得了基金圈大大小小几十个奖项,包括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和晨星奖等。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马龙持续卸任多达8只产品。2024年8月,马龙卸任招商安悦1年持有期债券A/C。2024年9月,马龙卸任招商招祥纯债A/C/D/E,该基金A、C、E份额规模合计超过百亿。2024年10月马龙卸任招商添利两年债券。2024年12月,马龙卸任招商添安1年定开债,规模为145.52亿元。2025年1月,马龙卸任招商添福1年定开债。2025年2月,马龙卸任招商添裕纯债A/C/D、招商添瑞1年定开债A/C。2025年3月,马龙卸任招商产业债券,这只产品的最新规模为207.66亿元。

3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打开招商基金官网的基金经理名录发现,马龙的名字与招商安心收益债券A/C“孤独相伴”。这两只产品的任职回报分别为24.10%和90.64%。

这位历任管理产品达29只的“固收天王”,如今管理规模从巅峰期的超800亿缩水至不足百亿。

新聘28人背后

作为“固收天王”,马龙如果离任,会使招商基金的固收业务能否平稳过渡、维持行业第四的债基规模(3644.66亿元)成为一个问号,他如果加盟新的机构,可能引发固收领域人才格局变动。

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25日,有超441位基金经理离任,而这期间,招商基金离任基金经理6人,同期“疯狂”新聘28人——400%的人员置换率远超行业均值。一般而言,基金公司普遍倾向于通过“长期培养+适度引进”维持团队稳定,置换率一般控制在100%—150%。

对此,招商基金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说明公司人才储备足。”

不过,有观点认为,招商基金的这一举动表面上看是在“积极扩张”,实际上,频繁流动可能削弱团队凝聚力,增加磨合成本。并且,其新聘的基金经理很大比例都是从业不足3年的“新人”。

对此,招商基金相关人士回复记者:“总要给新人机会,马龙也是从新人开始的吧。”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很多研究表明,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与其管理基金的业绩表现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基金经理需要至少经历一轮到两轮的“牛熊转换”,其选股策略、行业配置、风险控制等投资策略才可以比较成熟。另外,基金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历史业绩稳定、投研团队成熟的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频繁更换经理可能引发对基金公司治理能力的质疑,可能导致更多赎回的现象发生。

有观点认为,基金公司主要通过收取管理费等费用来获得利润,过度扩张、尤其是“疯狂”新聘的做法,虽然可能不会直接损害基金公司的利益,但却可能严重影响到股民的利益。

以招商成长先导股票C为例,该只基金产品成立于2022年7月21日,2023年度亏损了17.30%,2024年度亏损了24.07%。截至3月25日净值数据,该产品成立以来业绩亏损27.63%,管理费却照收1.20%,这种“旱涝保收”的现象,一直备受质疑。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