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的群山深处,曾走出一位冲破封建枷锁、投身革命洪流的巾帼英雄。她就是熊灵兰(1917.10.1-1940.6.12),又名维克,从深闺少女成长为延安抗大的“神枪手”,最终在抗日烽火中壮烈牺牲,用23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赞歌。
在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的群山深处,曾走出一位冲破封建枷锁、投身革命洪流的巾帼英雄。她就是熊灵兰(1917.10.1-1940.6.12),又名维克,从深闺少女成长为延安抗大的“神枪手”,最终在抗日烽火中壮烈牺牲,用23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赞歌。
上图:熊灵兰在抗大的照片(来源于绥德纪念馆)
熊灵兰出身于当地大户人家,兄妹八人中排行第四,自幼聪慧却不甘受封建礼教束缚。10岁时,家乡蓬勃兴起的农民运动,以及身为地下党员的父亲熊润斋、投身革命的长兄熊灵皋和表哥陈光鑫,在她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28年,崇德农民武装暴动失败,兄长入狱、表哥惨遭军阀杀害,家乡陷入白色恐怖。为避迫害,她随大嫂辗转流离,这段经历让她早早见证了反动派的残暴,也坚定了寻求光明的决心。
1931年,熊灵兰重返家乡,仅用三年便读完小学课程,1933年考入丰都适存女中。在校内进步力量的引导下,她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她考入重庆女子师范学校,在共产党员陈和玉的影响下,加入“读书小组”,研读《家》《呐喊》《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树立了无产阶级革命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她不仅在校内发表大量杂文传播革命思想,还牵头组建演讲队,深入摊区、码头宣传抗日、募集捐款,更发动同学连夜为前线将士缝制冬衣,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战。
上图:丰都县赴延安青年名录(来源于丰都县档案馆)
1937年秋,得知延安军政大学招生的消息,熊灵兰毅然邀约同学,找到中共重庆地下党负责人,主动要求赴延安学习。1938年初,她终于抵达革命圣地,考入抗日军政大学首届女子队,并于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期间,她刻苦训练,成为军事技能全优生,带领学员荣获“步枪射击神枪队”称号,个人也被授予“神枪手”。生活中,她主动承担挑水、砍柴等劳动,将自己的防冻鞋袜送给不适应北方寒冬的南方同学,还省下津贴购买进步书刊寄给家乡青年,用温暖与热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上图:1938年8月熊灵兰(后排左四)和二大队五队四班同学毕业合影(来源于绥德纪念馆)
1938年8月,熊灵兰毕业后被选送抗大区队长训练班,10月结业后任抗大女子八大队五队区队长,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威胁下,带领学员在山林中坚持教学。12月,她奉命率500名抗大学员前往陕西鄜县,任中央军委卫生学校一大队分队长,投身卫生人才培养工作。1940年2月,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她任二大队副指导员,以身作则成为学员眼中的优秀指导员。
上图是1938年9月1日国际青年节,抗大四期区队长训练班全体学员合影(来源于绥德纪念馆)
然而,革命的道路充满艰险。1940年6月12日晚,熊灵兰在校园例行巡查时,因哨兵误判,被慌乱中射出的子弹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1983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熊灵兰为革命烈士。
从深居大山的大家闺秀,到投身革命的抗大女学员,再到舍生取义的革命战士,熊灵兰的一生虽短暂,却如流星般璀璨。她用青春与热血践行了革命理想,她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敖军 林森 文/图)
来源:说天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