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盐山县自2016年至今,持续10年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弘扬好家风、促进好民风、涵养好社风、形成好县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编
者
按
好的家风不仅影响后世子女,也影响一个地域的社会风气;家训家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盐山县自2016年至今,持续10年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弘扬好家风、促进好民风、涵养好社风、形成好县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2025年,盐山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广泛发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征集在励志为学、孝道积善、勤俭修业、宽容养心、戒私守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家风好故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展播部分优秀家风故事,以典范的力量,带动营造德润万家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导盐山广大普通家庭在传承中升华,赋予新时期百姓家风更多的内涵,进而转化为支撑家庭前进、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好家风铸就温暖港湾 孝亲善行传承中华美德
边务镇前胡同村 张丽荣家庭
盐山县边务镇前胡同村,60岁的张丽荣是好家风的生动诠释者。40余年前,她嫁入这个村庄,此后,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烙着孝老爱亲的印记,成为家人和邻里口中传颂的佳话。
初建小家时,张丽荣便将家庭经营得温馨和睦。她用心养育子女,悉心照料老人,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让一家人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这份对家庭的热忱与责任,正是好家风的基石。
1996年7月,命运的考验悄然降临。张丽荣的婆婆突发脑栓塞,生命垂危。抢救过后,婆婆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面对这一困境,瘦弱的张丽荣没有丝毫退缩,毅然扛起家庭的重担。她自学开三轮车,每日奔波数公里,载着婆婆去看中医,进行按摩、针灸调理。回家后,即便再忙再累,她也会搀扶着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在她的坚持与付出下,婆婆逐渐能够独立行走,这份坚韧与孝心令人动容。
然而,不幸再次袭来。2005年6月,婆婆又一次脑出血住院,情况更为危急,昏迷长达10多天。手术后,婆婆瘫痪在床,彻底失去自理能力。从此,张丽荣的生活围绕着婆婆的日常起居展开。她每天喂水、喂饭,定期为婆婆洗澡、洗头、剪指甲。为了让婆婆吃得健康,她精心准备易消化的饭菜,变着花样让婆婆吃得舒心。她还在婆婆屋内种植花草,让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为老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在婆婆卧病在床的18年里,张丽荣始终如一地悉心照料。她让婆婆的衣物时刻保持干净整洁,冬天,她把最暖和的炕头让给婆婆,将炕烧得暖烘烘的,温暖着老人的身体,更温暖着老人的心。
张丽荣的孝行不仅赢得了婆婆的夸赞,也获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当被问及为何能做到这般时,她微笑着说:“婆婆以前待我如亲闺女,现在她生病了,我理应让她过得舒坦。只要婆婆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带动周边更多人传承孝老敬亲的美德。
孝是德之根本,百善孝为先。张丽荣将孝心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用平凡而伟大的善举传递着正能量。她以自己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和谐家庭,成为好家风的典范。2023年5月,张丽荣的事迹被《沧州日报》报道,并获评月度“沧州好人”,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来源: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