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生态观光牧场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0:42 1

摘要:建设年限:光明牧业定远牧场群新建项目四个牧场,分两批建设。其中1号(徐小)、2号(大蒋)牧场同时建设同时完工,建设周期310天,预计2023年8月份满足后备牛进场条件;3号(卜店)、4号(韩圩)牧场同时建设同时完工,建设周期310天,预计2024年8月份满足后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光明牧业定远牧场群新建项目

2、建设单位:滁州光明牧业生态智慧牧场有限公司

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蒋集镇、界牌集镇、七里塘乡

5、建设年限:光明牧业定远牧场群新建项目四个牧场,分两批建设。其中1号(徐小)、2号(大蒋)牧场同时建设同时完工,建设周期310天,预计2023年8月份满足后备牛进场条件;3号(卜店)、4号(韩圩)牧场同时建设同时完工,建设周期310天,预计2024年8月份满足后备牛进场条件。

6、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新建存栏47,500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分为4个奶牛养殖牧场,其中1号(徐小)牧场为界牌集镇徐小村5,500头奶牛生态观光牧场、2号(大蒋)牧场为界牌集镇大蒋村9,500头奶牛牧场、3号(卜店)牧场为蒋集镇卜店社区14,500头奶牛牧场、4号(韩圩)牧场为七里塘乡韩圩村18,000头奶牛牧场。

奶牛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928亩,主要建设内容为:

(1)养殖设施: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大厅及设备间、青贮窖、干草棚、精料库、机械设备库、仓库及磅房、消防水泵房及蓄水池等。

(2)技术配套设备:先进牧业装备(如全混合日粮TMR设备,奶牛发情鉴定设备等);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场区监控系统;生态型粪污处理系统等。

(3)服务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宿舍楼及食堂、生活水泵房、门卫及磅房、运动场和停车场、自行车棚、生活区配电室等。

(4)粪污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固液分离车间及发酵车间及成品仓库、隔离牛舍、配电室及工具间、沼气净化间及沼气发电机室、氧化塘及无害化处理车间等。

(5)厂区外配套设施:硬化及道路、厂区电气和给排水、厂区暖通和消防系统、粪污沟道及配套、绿化及围墙、消毒池及大门和地磅基础等。

(6)观光区设施:游客中心、绿化景观工程、室外综合管道和观光走廊等。

7、产品方案:光明牧业定远牧场群新建项目建成后,规划总存栏荷斯坦奶牛47,500头,其中成乳牛存栏26,125头,后备牛21,375头,投产后平均年产鲜奶约26.08万吨。

1号(徐小)牧场:总规划存栏荷斯坦奶牛5,500头,其中成乳牛存栏3,025头,后备牛2,475头,项目投产后十年平均年产鲜奶约3.01万吨。

2号(大蒋)牧场:总规划存栏荷斯坦奶牛9,500头,其中成乳牛存栏5,225头,后备牛4,275头,项目投产后十年平均年产鲜奶约5.21万吨。

3号(卜店)牧场:总规划存栏荷斯坦奶牛14,500头,其中成乳牛存栏7,975头,后备牛6,525头,项目投产后十年平均年产鲜奶约7.98万吨。

4号(韩圩)牧场:总规划存栏荷斯坦奶牛18,000头,其中成乳牛存栏9,900头,后备牛8,100头,项目投产后十年平均年产鲜奶约9.88万吨。

8、项目投资及使用计划:光明牧业定远牧场群新建项目规划总投资为249,31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08,112万元、机械设备投资48,603万元、生物资产费用64,900万元、土地费用232万元、观光区投资798万元(包括土建和设备)、工程建设其他费4,200万元、不可预见费5,353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14,4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719万元。

9、投资筹措:项目规划总投资249,317万元,其中122,317万元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4.35%),其余127,000万元由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1号(徐小)牧场项目总投资资金31,439万元,其中15,439万元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4.35%),其余16,000万元由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2号(大蒋)牧场项目总投资资金50,888万元,其中24,888万元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4.35%),其余26,000万元由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3号(卜店)牧场项目总投资资金74,627万元,其中36,627万元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4.35%),其余38,000万元由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4号(韩圩)牧场项目总投资资金92,361万元,其中45,361万元银行贷款(贷款利率按4.35%),其余47,000万元由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1.2项目建设宗旨

本建设项目依托并充分利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得天独厚且丰富地绿色无污染畜牧养殖资源,生产绿色牛奶原料等系列产品。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投产后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和活力,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畜牧养殖、饲料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项目的实施还能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对于滁州百姓、吸引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光明乳

业“十四五”奶源规划,未来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在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建立四大产业集群。因牧场退养,光明乳业自有奶源逐步减少,目前华东地区能找一个满足要求,新建牧场的土地非常困难,光明牧业定远牧场群新建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提供超过29万吨原料奶,并且可以辐射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武汉工厂、南京工厂和射阳工厂。

1.3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县位于江淮中部,安徽省东部,是皖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县,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定远南依合肥,西邻淮南,北连蚌埠,东接滁州。近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要冲。京沪高速铁路、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定远县素以农业大县著称,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2009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称号,定远还是全国商品粮油大县、全国岩盐资源大县、全国石膏资源大县,全国百个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安徽三大化工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盐化工基地。

1、区位交通

定远县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沪铁路紧邻而过,合徐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即将开工的扬淮高速横跨东西。京沪高速铁路在定远穿行,并有设站。县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两机场仅不足两小时路程。淮南铁路、合蚌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距南京、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仅1小时左右车程,到上海不到3小时车程。

2、气候条件

定远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

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初霜为11月4日,终霜为3月30日,年无霜期210天。

3、农牧业条件

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类、烤烟等多种农副产品。年产粮食10亿公斤,油料1亿公斤,棉花10万担,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2年粮食总产居全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全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目前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

4、社会环境

定远县发展思路为双核联动战略,大力围绕定城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同时加大炉桥工业中心发展。

1.定城经济区:以定城县城为中心,包括定城、仓镇,共2个乡镇,总人口约40万人,总面积约750平方公里。定城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省级定远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质量名优的工业、乡镇企业,逐步形成特色工业园区,是全县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2.西部经济区:以炉桥镇、永康镇为中心,包括炉桥、永康、西卅店、朱湾,共4个乡镇,总人口约30万人,总面积

850平方公里。工业方面形成四个工业园区,盐化项目工业园区、盐化项目配套的化工工业园区、炉桥镇综合加工工业园区、安徽长江盐化、东升盐化、东兴盐化工业园区,建成安徽省重要的化工基地。

3.东部经济区:以池河、藕塘为中心,包括三和、池河、藕塘,共3个乡镇,总人口约25万人,总面积约860平方公里。以池河为中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池河工业园,大力发展市场,将池河建成工贸重镇,以藕塘为中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4.南部经济区:以张桥为中心,包括张桥、吴圩、连江、二龙,共4个乡镇,总人口约15万人,总面积约530平方公里。以张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制造业。以吴圩为中心发展服务于农业的集市贸易。

2.4 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及发展现状

定远是皖东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是中国粮食、油料、肉类百强县,居安徽省前列。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战略产业,相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畜牧业及奶牛产业。结合本省实际出台

了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0年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2020】183号)精神,为切实抓好2021年定远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确保财政奖补资金安全可靠,定远县印发《定远县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细则》的通知(定农【2021】110号),要求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规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广大养殖场户自主免疫主体作用,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农办医〔2020〕28 号,)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动物疫病防控领域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服务养殖主体和适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简政放权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 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抓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奶牛养殖提供了疫病防治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定远县2020年粮食总产24亿斤,生猪存栏68.5万头、出栏97.9万头,均居全市第一;聚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新增2家省、市级蔬菜标准园。“互联网+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产品检测中心建成投运,与合工大共同研发5G农产品溯源系统,区域公用品牌稳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家庭农场2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新增土地流转9,487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20.8万亩,均居全市第一。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培育省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0个,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家。

2.2 项目建设目的和必要性

2.1 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1月16日,安徽省发布《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

为积极践行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光明拟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建设高水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定远光明生态智慧奶业产业园,通过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推动当地打造新的循环产业链,直接或间接带动上千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形成特色鲜明、绿色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持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定远光明生态智慧奶业产业园定位建设高水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创新,实现上海、安徽共商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图2- 1 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同时,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经济最发达、乳制品尤其是低温奶的消费市场最大的地区,国内外乳制品企业均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加工厂和奶基地冲击长三角地区乳制品市场。光明乳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在皖北地区加强奶源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的竞争优势。

2.2.2 落实光明乳业“十四五”奶源战略规划布局

根据光明乳业“十四五”奶源规划,至2025年,达到奶源自给率约50%。该项目落地可有效填补光明乳业奶源缺口。

本次新建牧场项目距离光明上海乳品厂约460公里,同时可辐射满足光明乳业射阳、武汉、南京多地工厂日常生产所需,有效缩短原料奶产出加工的时间,满足日益增长的低温乳制品消费需求。

2.2.3 加快光明乳业全国新鲜战略布局

国家对乳制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及国民消费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促使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奶源牧场项目实施有利于提升公司奶源自给率,从源头保障公司的产品质量,实现公司长期、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且低温奶具有不易存储、生产壁垒较高的特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奶源必须来自新鲜无污染的规模化优质牧场,加上低温奶保质期较短,运输半径较短,乳企需要靠近市场终端的牧场,同时还需要配备成熟高效的冷链设施。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紧邻江浙沪,位于华东地区连接华中、华北的重要区位,辐射周边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大片人口稠密地区,拥有极大量成熟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和大量的乳制品消费需求。抓住机会建设新的奶源供应基地,对于夯实产业链基础,保障优质原奶供应,加大公司新鲜产品的市场宣传,树立“中国高端品牌引领者”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构筑核心竞争优势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落实光明乳业“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的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优化供应链系统,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2.4 保障奶牛养殖与乳制品质量安全

奶源是乳品质量安全的最根本保障,奶牛养殖场只有通过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养殖,才能生产出高品质鲜奶,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安全、放心的乳制品。通过制定养殖场饲养管理制度,把控饲料质量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定期人员培训等手段,从源头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

本项目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对粪便污染物等进行有效治理,改善养殖环境,保障养殖安全,并实现鲜奶生产与乳制品加工环节的有效对接,确保乳制品生产安全。

2.2.5 协同当地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随着乳业飞速发展,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设规模化养殖场,集中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粪污,实现资源利用;消化周边农民土地用于饲草料种植,从而降低企业饲料成本,提高周边农户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社会效益。本项目坚持走生态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之路,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目的。

定远光明生态智慧牧场以定远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通过光明自身前沿的科技水平与全球先进的设备引进,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引领当地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并以独特的定远光明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第七章 环境保护、节能与安全生产

7.1环境保护

7.1.1环境保护原则

本项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理念,以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环境保护效果,达到环保目的。泌乳牛舍及综合牛舍采用刮板清粪,清到牛舍端部收集池内,通过回冲系统进入筛分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减少排放。养殖基地清洗釆用节水型高压微喷工具,污水全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强防渗,防止渗透污染。为防止污粪池水向地下渗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将污粪池原料地面做成防渗砼地坪,并防雨水和雪溶水。

7.1.2 项目建设区环境状况

项目建设地远离居民区和其它工业企业,周围环境质量优良,无污染源,有较大的环境容量。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就重点提出了环境保护工程的设置,本着环境保护措施与拟建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使项目对产生的污染物做到完善的处理,以保证对环境不造成危害。

7.1.3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本项目主要为奶牛饲养,随着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奶牛饲养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排泄物和废弃物等有机污染物。具体污染源分析如下:

(1)废气来源

奶牛粪尿产生的臭气、饲料发酵气味

(2)污水来源

生活管理区排放的生活污水、生产区产生的牛粪水、喷淋用水等。

(3)噪声来源

本项目的噪声污染源主要是饲料加工车间内的各种加工设备。

(4)粉尘及固体废弃物来源

a.主要来源是饲料运送、粉碎过程产生的扬尘和粉尘。

b.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是牛粪尿。

c.管理、生活垃圾和生产中的其他固体废弃物(如药剂瓶、纸盒等)。

7.1.4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措施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主要从控制和降低奶牛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量入手,本着“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技术上和具体可操作性上,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1)控制废气排放

控制和减少牛粪尿发出的臭气,首先要保持牛舍内的空气畅通,冲淡臭气浓度,减少空气污染;工作人员要使用防护面具(如口罩等)和工具,减少废气对人体的危害。

(2)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

可以用来农田施肥,改良土质或加以循环使用,用以进行牛舍粪沟回冲,节约水资源。

(3)噪声污染防治

设备的选型要将噪声等级作为一项技术参数来考虑,尽量选择使用噪声等级小的先进设备。此外,饲料加工间周围种植草木,既美化环境,又可减少畜种疫病的传播机会,又利于降噪减尘。

(4)粉尘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

饲料加工过程中在原料的接收和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和粉尘。为避免其到处飞扬,确保作业场地、周围环境免受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凡有扬尘和粉尘产生的部位都要安装高效的防尘设备,保证设备所有接口密封良好,使空气中含尘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通过上述对各项污染源的治理,本项目的建设可满足环保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对奶牛场环境的管理与监测,具体方法为:从场内管理人员一直到每个员工均兼职环境管理工作。划分小区,不同小区制订不同环保标准,责任落实到人;确定环境监测点,制定“点”的监控标准并由点到面,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与监测体系,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7.2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方案

将养殖场粪水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建设畜牧业和种植业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种养结合项目,实现环境改善以及养殖业、种植业协调发展的目标。

7.2.1项目规模范围及设计说明

(1)项目规模:粪污处理区域按照设计存栏47500头牛的标准设计。干渣用以回垫牛床,节省牧场购买牛床垫料费用。剩余干渣部分及液体部分用于还田施肥。

(2)项目范围:污水处理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还田系统。

(3)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以“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的理念为主进行设计。相对传统的粪尿处理工艺来说,本工艺具有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无污染、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收益高、运行管理简单的特点。特别是工艺中的存储塘施工工期短、投资成本低,能够实现存储过程的相对密闭,减少液体部分在存储过程中的氮损失提高肥效,隔离粪便的恶臭污染并实现雨污分流,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2.2固体发酵技术

粪污经干湿分离后,固体部分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物料在C/N、含水率、温度、氧气量、结构等适合的环境下,利用物

料中好氧菌,进行分解有机物,实现物料腐熟,最终成为固体发酵物 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物料升温杀死有害的菌类。在温度的作用下,物料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从而降低含水率。

共有中温阶段、高温阶段、腐熟阶段三个工艺阶段组成。其中,中温阶段微生物以中温、需氧型为主;高温阶段:当堆肥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嗜热性微生物逐渐代替了嗜温性微生物的活动,温度升到70℃以上时,对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腐熟阶段,此阶段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又占优势,对残余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稳定化。

好氧堆肥无害化工艺条件:堆层温度55℃以上需维持5~7天;堆层温度70℃则需维持3~5天。

好氧堆肥工艺主要技术特点有:

(1)充分利用生物能,节约能耗,化害为利,无二次污染。物料中有机物在氧化作用下与好氧菌充分反应,放出热量,使堆肥物料自然产生高温,无论室外温度如何,均能保持55℃以上的高温。这种生化反应过程不需施加任何燃料。微生物使小分子有机物分解,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稳定化,生成有机肥料同时还达到物料干化的目的。

好氧发酵过程不产生甲烷等厌氧气体,产生较小的臭味,由于持续高温,杀死病原体和杂草种子,彻底无害化。这种处理后的物料在细菌学上是无害的,它符合国际消毒标准并且可作为牛床发酵垫料,同时是一种有价值的肥料应用在农业中。

(2)高温发酵生物过程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料,由于物料中富含N、P、K等营养物质,在好氧菌作用下稳定熟化,易于植物和农作物吸收可作为肥料使用。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