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在“乌斯浑河畔的风雪”里,闵行学子饰演的冷云、王惠民等八位女战士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一步步走向“滔滔江水”,坚毅的眼神、铿锵的歌声,让现场观众仿佛重回1938年那个寒冬,亲眼见证了抗联女英雄用生命诠释民族气节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在“乌斯浑河畔的风雪”里,闵行学子饰演的冷云、王惠民等八位女战士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一步步走向“滔滔江水”,坚毅的眼神、铿锵的歌声,让现场观众仿佛重回1938年那个寒冬,亲眼见证了抗联女英雄用生命诠释民族气节的不朽瞬间。
9月2日,以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为原型的红色学生戏剧《烽火玫瑰》正式开演,该剧由闵行区莘庄中学、君莲学校、金汇高中、闵行实高、北外田园、华理科中、教院附中、华二紫竹等8所学校的学生联合演绎。
这个夏天,学生们放弃了休憩时光,冒着暑期的高温,密集排练,以青春之名复刻英烈故事,用舞台演绎传承红色精神,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
据了解,《烽火玫瑰》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为背景,聚焦1937年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危亡时刻的英雄群像。剧中,小学教师冷云毅然与伪警长丈夫决裂,带着对民族的赤诚投奔抗联;抗联老战士“王皮袄”为掩护战友长眠林海,女儿王惠民接过革命火种继续前行;冷云、胡秀芝、安顺福、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八位女战士,从并肩作战击溃日寇,再到乌斯浑河畔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挺身而出……
舞台上,学子们通过细腻的表演,不仅还原了女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勇场景,更展现了她们作为“播撒希望的火种”的温柔与坚韧:冷云教战友识字、传递革命理论的场景,妇女团为伤员疗伤的画面,都让观众看到了烽火岁月里女性力量的独特光芒。
“以前在课本里读到‘八女投江’,当我穿上戏服,站在舞台上扮演冷云,试着去体会她与丈夫决裂时的决绝、教战友识字时的耐心、面对敌人时的坚定,我才真正明白‘英雄’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为了信仰拼尽全力的人。”闵行实高学生林秀雅感悟道,“这不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次与英烈的对话,让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排练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最后‘投江’的那场戏。”饰演王惠民的君莲学校学生刘梓昕回忆道,“我们八个人紧紧挽着手臂,齐声唱着《国际歌》,一步步走向舞台深处。那一刻,舞台上虽然没有真正的江水,但一想到历史上八位前辈是真的用生命为大部队换取生机,我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闵行区教育局通过创排红色戏剧《烽火玫瑰》,引导学子在演绎中铭记历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未来,闵行区教育局将继续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在生动的体验中感悟红色力量,上好人生中的“大思政课”。
演出落幕时,台下掌声久久不息。这场由青春力量演绎的烽火史诗,不仅让观众重温了那段悲壮而光荣的历史,更让“八女投江”的精神在新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种子,激励着他们以英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记者:宿铭珊
供稿:区教育局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