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经常从坐到站转换,相比只减少久坐时间,或许更能短期降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19:59 2

摘要:2025年7月25日,《Circulation》(IF=38.6)发表了一篇研究,比较改变久坐的两种方式,对绝经后女性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增加坐-站转换次数,可在3个月内改善超重/肥胖绝经后女性的舒张压。

2025年7月25日,《Circulation》(IF=38.6)发表了一篇研究,比较改变久坐的两种方式,对绝经后女性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增加坐-站转换次数,可在3个月内改善超重/肥胖绝经后女性的舒张压。

绝经后女性心血管风险显著升高。而且她们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久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及过早死亡的风险。

指南提倡的中高强度运动(MVPA)实施困难。减少久坐时间与增加坐-站转换(STST)次数,被推荐为有前景的干预措施。但已有研究普遍存在周期短、样本量小、方法学局限等问题,且未聚焦绝经后女性群体。

Rise for Health Study研究是首个评估绝经后女性改变久坐的两种方式及其生理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比了减少久坐时间与增加STST相对于对照组的差异。

研究人群

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收集相关数据。

纳入标准:年龄≥55岁且已绝经(定义为过去12个月内无月经);通过activPAL测量时,大多数时间每天久坐≥7小时且STST≤70次;BMI≥25 kg/m²且

排除标准:使用胰岛素;未受控制的糖尿病(定义为HbA1c>10%);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 或舒张压>110 mmHg);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正在参加其它可能影响本试验的研究或项目。

研究方案

使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按照BMI、就业状况进行分层。参与者按照1:1:1随机分组至:

STST组:应用习惯养成、社会认知理论和动机性访谈技巧进行行为改变。1-4周、第8周接受面对面的辅导,第6、11周接受电话辅导;在1-4周、第7、8周佩戴检测设备。

减少久坐组:同上,配备站立式办公桌等设备。

健康生活组:第1周接受面对面的辅导,第2-4、6、8、11周接受电话辅导;可自选相关议题,设定目标计划。

测量指标

在基线和3个月时测量。

主要结局指标为血糖调节与静息血压。血糖调节通过空腹血浆胰岛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HOMA2-IR进行评估。静息血压在参与者静坐休息≥5分钟后测量,3-4次后取有效读数均值。

activPAL测量久坐行为的改变情况。持续记录姿势与运动时间(坐姿、站立、STST和步进时间),每日有效佩戴时间≥10小时视为有效数据日,未达到≥4个有效日的参与者需重新测量。ActiGraph GT3X+测量MVPA时间。每日有效佩戴时间≥600分钟视为有效数据日。

计算BMI,基线时自我报告人口统计学数据(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种族、婚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

统计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通过计算Z分数均值。Z分计算方式:(个体值-基线均值)/基线标准差)。估算目标样本量为405人(每组135人),在α=0.025(多重检验校正)水平下可达到80%统计效能,检测出复合评分0.4的效应量变化,并允许10%的脱落或数据缺失率。

通过ANOVA(连续变量)和χ²/Fisher精确检验(分类变量)比较三组基线特征。

主要分析采用意向性治疗原则,应用线性混合模型(LMM)纳入部分完整记录以减少完整病例分析偏倚。模型设定:以基线和3个月结局为因变量;时间、组别及其交互项为固定效应;纳入个体随机截距。显著的组别×时间交互效应提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结局变化存在差异,即干预效应。

为减少假阳性,首先进行LMM分析。复合评分分析作为多重相关结局的总体检验,若拒绝零假设则表明干预对复合评分各组分产生效应。此后进行各指标单独分析。

次要分析包括:1)调整基线分层变量(肥胖状态、就业状况);2)比较两干预组间差异;3)评估各干预组体力活动(站立、步进、低强度活动、中高强度运动)变化;4)通过加入新冠疫情影响指标(是/否)及三重交互项(COVID×组别×时间),检验疫情是否改变干预效应;5)探索基线高血压状态对血压结局的影响,以及基线血糖状态对血糖调节结局的影响;6)排除基线报告2型糖尿病患者后,重复LMM分析;7)将中高强度运动作为时变协变量纳入模型,检验其是否改变干预效应估计。

基线特征

最终共407名参与者完成随机分组:减少久坐组136人,STST组136人,健康生活组135人。平均年龄68岁,平均BMI 32kg/m2。

行为指标

与健康生活组相比,减少久坐组每日总坐姿时间显著降低,干预效应为-58分钟/天(95% CI:-82.92至-33.59;P

与健康生活组相比,STST组的STST次数显著增加,干预效应为26次/天(95% CI:17.71至33.64;P

与STST组相比,减少久坐组每日总坐姿时间显著减少,组间变化差异为-48分钟/天(95% CI:-73.23至-23.58;PSTST组的STST次数相比减少久坐组显著增加,组间变化差异为27次/天(95% CI:19.14至35.12;P

图. 基线与3个月时的行为结局指标对比。每日坐姿时间(左);STST次数(右)。

活动指标

减少久坐组每日总站立时间的增加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与健康生活组相比,干预效应为57分钟/天(95% CI:38.83至76.05;P41分钟/天(95% CI:22.26至59.72;P

在MVPA方面,STST组活动时间的增加显著高于健康生活组,干预效应为6分钟/天(95% CI:0.85至11.29;P=0.02),但与减少久坐组(4分钟/天;95% CI:-0.78至9.62;P=0.10)无显著差异。三组在BMI、低强度体力活动或步进时间的变化上均无显著差异。

图. 基线与3个月时活动指标对比。每日站立时间(左)、每日MVPA时间(右)。

复合结局指标

血糖调节复合评分方面,另外两组相比健康生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减少久坐组为0.02,P=0.74;STST组为-0.05,P=0.46)。在血压复合评分方面,STST组较健康生活组出现显著下降(干预效应均值为-0.21;P=0.01);减少久坐组亦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性阈值。

与健康生活相比,STST组的舒张压显著降低,干预效应为-2.24 mmHg(P=0.02)。在调整MVPA及MVPA×组别交互作用后,舒张压的显著效应仍然存在(P=0.02)。收缩压亦呈现下降趋势,但未达到预先设定的0.025显著性水平(P=0.03)。调整后的收缩压干预效应为-3.08 mmHg(P=0.05)。

减少久坐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两干预组之间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无显著差异。

与健康生活组相比,两个干预组在血糖调节指标方面均未显现出统计学显著的干预效应。

研究显示两种干预措施均能有效改善久坐行为。减少久坐组的每日坐姿时间减少了约58分钟,站立时间相应增加;STST组每日STST次数增加超过25次,MVPA时间增加6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减少久坐组未增加STST次数,而STST组也未减少坐姿时间,这表明这些行为具有各自的特异性,需要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

虽然未达到临床意义的3-5 mmHg阈值,但仅在3个月内实现2.24 mmHg的变化仍是一项具有人群水平重要意义的新发现。探索性分析提示,对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增加STST可能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水平。

研究优势

研究优势包括设计严谨、多维度评估久坐行为、使用设备客观测量行为指标等。

研究局限性

人群种族多样性不足,影响结果外推;

干预时长可能不足以引发下游生理指标变化;

纳入血压正常和非糖尿病人群可能减弱指标敏感性;

仅使用空腹血糖指标无法捕捉餐后血糖变化;

未监测饮食睡眠等混杂因素;

入选标准限制结果普适性。

绝经后女性是长时间久坐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本试验证实了改变久坐行为的可行性,并揭示久坐时间与STST行为具有本质差异。增加STST次数可在3个月内改善超重/肥胖绝经后女性的血压指标。以增加STST次数为干预目标,可能是降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实现行为策略。

参考文献:

Circulation. 2025 Aug 26;152(8):492-504.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3385.

医咖会基础会员全面大升级,赶快去领取一年基础会员!

来源:大话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