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了广汽本田P7,技术发布会介绍了这台车的卖点,同时我也是第一次摸到实车以及简单试乘了一下。先说结论,作为本田真正从油改电转向纯电平台路线,并且坚持自研不用换标车换壳车方案的第一款纯电产品。P7对于本田自己来说,这是一台很重要的产品,只要你坐上车开一小段或
最近看了广汽本田P7,技术发布会介绍了这台车的卖点,同时我也是第一次摸到实车以及简单试乘了一下。先说结论,作为本田真正从油改电转向纯电平台路线,并且坚持自研不用换标车换壳车方案的第一款纯电产品。P7对于本田自己来说,这是一台很重要的产品,只要你坐上车开一小段或者坐一小段,你会感受到这跟以往的本田车真的很不一样。这并不代表P7就能够迎合当下用户的需求。所以P7这台车有哪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又有哪些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这期内容我们好好聊聊。
在核心三电系统上,官方称P7的三电系统直接对标前沿的新能源汽车。P7提供单电机后驱以及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规格并且配备宁德时代90kWh三元锂电池,电机单体最高效率达97.5%;双电机四驱版本,前后电机功率分别为150kW、200kW,百公里加速4.6s,已经直逼国产新势力第一梯队车型。
相比起特斯拉那种拳拳到肉直观体现“电车”扭矩输出曲线的做法,广汽本田P7的动力输出调校则更在意与驾驶者的沟通感,它的动力输出更线性、更跟脚。对于驾驶者而言,直接带来的是更随性、准确的动力输出,不仅降低了操作门槛,也更符合驾驶者的实际需求。但马力越大,加速越强的车,要想轻松驾驭也绝非易事。早期的大马力车,由于驱动力太强,很容易突破轮胎的物理抓地力极限,要驾驭它往往需要依靠驾驶员的技术,只是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加入才使得它的驾驶难度降低。
为了更多人能发挥出广汽本田P7双电机四驱的全部实力,感受驾驶的乐趣,广汽本田P7特别引入了F1赛事中的扭矩分配逻辑,可实现前后轴动力0-100%无级调节,既能在湿滑路面通过前轴70%动力输出提升抓地力,又能在直线加速时向后轴集中100%功率释放4.6秒零百加速性能。广汽本田P7还搭载了广汽本田较强大的刹车系统,其采用本田自研线控制动系统 + BOSCH ESP双备份,完全解耦,但是仍保留了机械连接,即使主系统发生故障,备用系统也能确保正常制动。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制动系统失陷性能设定高于国标1倍,应用本田FCD制动感知系统,不同于其他企业线控系统,在系统出现衰退的时候,踏板感仍然欺骗驾驶者,导致撞墙,广汽本田P7的FCD功能可通过踏板实时将当前制动系统状况反馈给驾驶者。
此外,广汽本田P7还配备了350mm的前通风刹车盘和330mm的后通风刹车盘。大直径的刹车盘确保了制动力的均匀输出,而通风设计则增强了散热能力,保证了刹车系统在长时间驾驶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它配备了21英寸轮毂,轮胎宽度达到了265mm,比Model Y全轮驱动版还宽,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抓地力和车身稳定性。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广汽本田P7的制动力回收控制,它并没有像大多数纯电车一样被放在繁杂的中控菜单里,而是被巧妙的设计在方向盘后方的“换挡拨片”上。这个设计不仅提升了操控仪式感,而且也能让驾驶者更轻松地调节制动力回收力度,从而获取更加舒适的“刹车增益”。可以说,它并没有像特斯拉单踏板模式那样让人去适应车,而是选择让车去辅助人,这也是广汽本田一直奉行的驾趣原则。
想要操控好,光有驱动形式显然不够。广汽本田P7的选择是,从根本上就要求前后轴的尽可能平衡,以防止让后期的悬架布局、调校等方面受到限制。经过工程师的精心调校和反复核算,广汽本田P7通过电池布局与电机位置的优化实现前后轴重量平衡,达到了50:50前后轴荷分配。这对于任何一家厂商而言都不是个简单活,就连对50:50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宝马,其打造出的宝马iX3也仅为接近50:50,可见,广汽本田P7有多么精益求精。
除此之外,“电车”还面临一个对驾控并不友好的“重量大”的物理特性问题,而广汽本田的工程师可谓绞尽脑汁,只为尽可能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更轻一点。广汽本田P7的平台通过拓扑优化设计,在保证高刚性(车身扭转刚性达4万牛·米/度)的前提下,实现白车身减重12%;电池舱还采用铝合金框架,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同时减重18%。要知道,特斯拉Model Y的车身扭转刚性也仅为2.1万牛·米/度。足可见广汽本田P7在用料方面的不计成本和工程师在设计层面下来本钱。
事实上,超轻的车身和超高强度的车身扭转刚性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它不仅能显著降低车身在激烈驾驶中的弹性形变,减少转向虚位,确保方向盘指令更直接传递至轮胎,提升弯道循迹性。而且还能更清晰地传递路面信息,帮助驾驶者感知轮胎抓地力变化,实现精准操控;面对复杂的路面,比如常见的交叉轴或单侧悬空路况下,高刚性车身还可减少因形变导致的轮胎载荷失衡,保持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避免失控风险。
纯电车因为重量大而导致过弯时惯性增大的问题,广汽本田P7也对悬架进行了特别设计。广汽本田P7不仅采用了性能车常用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加大直径横向稳定杆的结构,拥有更强支撑性的同时,还特别配备了ADS主动减震系统,能够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架软硬度,以保证非极限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性。在大起伏路面,对比Model Y车型,P7弹跳感能减少29%,应对减速带等冲击,P7则表现得柔和而富有韧性,基本与豪华品牌旗舰车型的冲击感为同等水平。
为了解决电车冬季续航衰减严重的用车痛点,广汽本田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相比多数车企仅依赖电池保温技术,广汽本田P7通过热泵空调系统、全气候电池温控和场景化智能算法,实现了低温环境下的续航稳定性。官方宣称,即便在-30℃的极寒环境下,广汽本田P7仍能保持86.8%以上的容量,确保续航与动力的稳定性。对比宝马iX3(82%)和特斯拉Model Y(78%),同样优势明显。
在电池保护上,本田并没有完全依靠供应商,它也拿出了自己的技术。P7电池包上盖板材料选用高阻燃、高强度SMC复合材料,进一步增强耐热性和耐冲击性能。电池包壳体则采用12000吨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制造,轻量化的同时,结构比传统焊接方式更坚固,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在舒适性配置方面,广汽本田为P7搭载了16扬声器BOSE环绕式立体音响系统,其中,每个前排座椅均带有两个头枕扬声器,能让主驾或副驾具备自己的声场。另外,车子座椅的舒适度是很重要的, P7单电机后驱版匹配皮质渐变打孔座椅,双电机四驱版本匹配仿麂皮打孔座椅。新车的后排座椅支持18度前倾和10度后仰,不同乘员都能找到合适的乘坐角度。还值得一提的是,P7采用了接近6平方米的隔音材料,在车身内部设置了20多处空腔隔断,对车身上60多个部位进行密封优化,以此来提升乘员舱的静谧性。
车厢为全新的本田设计元素,提供纯黑/蓝和黑/米双色两种风格,搭载了12.8英寸多媒体显示屏和10.25英寸空调控制屏,内置Honda CONNECT 4.0系统支持四音区AI语音交互、多方言识别及连续免唤醒对话,支持苹果CarPlay/华为HiCar/百度CarLife手机无线互联。另外还提供了9.9英寸液晶仪表及41.9英寸HUD抬头显示,同时配备了流媒体后视镜。
外观用到了机甲风硬朗线条设计加上轿跑SUV风格的车身造型,相比当下大多数圆润方正的新能源SUV,P7确实有独到之处。也有网友调侃这款车的设计很像冠道,但实车看起来,烨P7有着更扁平的车身、更“溜背”的尾部,看起来运动感要强许多。我认为不能把它跟冠道简单地划上等号。
一款产品的成功,一定要懂得尊重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打造成一款自以为很牛,却没多少人懂得欣赏的所谓“艺术品”。
来源:汽摩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