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乡于我而言,亦如一首浅浅淡淡的小诗,深深印刻于我灵魂深处,如月光般温柔地洒在每个孤独的夜晚,给我绵绵无尽的力量。我亲爱的渭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仅有我深深的思念,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无数非遗项目如璀璨星辰,闪耀着先辈智慧。“时光里的守艺人”期望以文学视角探寻传统技艺、民俗风情、传承人的生命温度。
期待您用文字、镜头记录老手艺人的匠心坚守,捕捉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交融,让文化遗产在笔墨间永续新生。
正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诗歌里如是说。
故乡于我而言,亦如一首浅浅淡淡的小诗,深深印刻于我灵魂深处,如月光般温柔地洒在每个孤独的夜晚,给我绵绵无尽的力量。我亲爱的渭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仅有我深深的思念,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丰富,它们就像是散落在这片土地的珍宝,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凝结着这里的人民最朴素的智慧。走进渭南的非遗,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传奇和韵味的世界。渭南的非遗文化,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闪耀而璀璨,吸引着我如孩童般,将它们一颗颗捡起,珍藏……
它们或婉转或悠扬,或雄浑或豪放,或细腻入微或粗犷奔放,无不展现着渭南人民的才华与智慧。当我用双脚丈量着这里每一寸土地,想要用我的文字,勾勒这方水土和这里的人,绕不开的,就是那永远也歌不尽、写不完的非遗文化。
诸位且听呐,华阴老腔一声吼,如黄河之水奔涌而来。那声音仿佛直上云霄,穿越时空。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抑或苍茫辽远的时代。恰如一阵苍劲有力的风吹入心中,在那田间地头,村口树下,就仿佛看尽古今,阅览传奇。那些演员们身着古朴,满脸红光,手持乐器,用高亢激昂的唱腔,讲述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他们的声音时而苍凉悲壮,时而粗狂豪迈,时而磅礴刚劲,犹如绵延不断的黄河之水直击人心,汹涌澎湃,震撼非常。每一次演出,都是一场视听盛宴,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还有华州皮影。那巧夺天工的精致技艺,是艺人们手中的刻刀呈现给世界的艺术之美。如同游龙般在一张黄牛皮上游走,每一次下刀都恰到好处,每一丝线条都细腻入微。那皮影人物,或威武、或婉约,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灯光映衬下,皮影人物跃然于屏幕,演绎着千年的故事与传说。一光一影之间,恰潺潺之溪水般触动心弦惹人沉浸。“五人忙”的精湛演绎,诠释着默契和灵动,上下签的对舞中展现着千年的传奇,方寸之间,也能舞动百万雄兵千军万马。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
你再看,那合阳提线木偶戏。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在艺人们的手中活灵活现。他们操纵着细线,让木偶做出各种动作,配合着独特的唱腔和音乐,演绎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每一个木偶都仿佛有了生命,他们的表演生动逼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洽川葫芦,则是另一种风情。葫芦经过艺人们的巧手雕琢,变成了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有的葫芦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则绘制着生动的场景。每一个葫芦,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与想象。它们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望。
而韩城行鼓,则是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那激昂的鼓点,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让人热血沸腾。每一次击鼓,都仿佛在与天地对话,与历史共鸣。那雄浑的鼓声,穿越时空的隧道,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传承。
提及渭南的非遗美食,那才真是让人垂涎三尺。潼关肉夹馍,羊肉泡馍,水晶饼,九品十三花,豆腐泡,时辰包子,合阳旋面,带把肘子,荞面饸饹……也是写不完道不尽也吃不够。其中,潼关肉夹馍最为家喻户晓,声名远播。那酥脆的外皮,咬一口便能感受到层层叠叠的香酥,而内里的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让人欲罢不能。冬日的寒风中,一碗羊肉泡馍是我们最温暖的慰藉,每一口都是家乡的情思在味蕾上绽放。馍的厚实和汤的鲜美交融与共,不管去哪里,在何方,都难忘这一口鲜美醇厚……这些,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故土难离,家乡味更是给了我们隽永的乡愁。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岁月更迭之间也为我们,为这大地,留下了一首永恒的诗篇,它由人民书写,在岁月里历久弥坚,越发香醇,韵味独特久远……
它们,承载着渭南人民的记忆和岁月,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它们让我们对片土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更加亲切和贴近,更加生动而鲜活。漫步在渭南的大街小巷,能够随时感受到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那古老的城墙下,那砖石铺满的小路上,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故事与韵味……等你来,共同见证这份历史的馈赠。
渭南的非遗,是我写不尽的热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星辰,每一种都闪烁其独特的光芒,永恒地照耀着,在新时代里,也散发着更加夺目的光彩。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