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宇树科技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验证赛道商业化可行性。
9月2日,宇树科技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验证赛道商业化可行性。
此前,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我们公司已成立九年,正在推动上市流程。我把公司上市比作高考,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管理和运营的重要阶段。”他进一步说明:“上市不仅是对过去九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对股东的负责。这将推动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1 赛道的转向
宇树科技在公告中披露,以2024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20%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营收贡献仍以四足机器人为主,但宇树的人形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2025年亮相央视春晚不仅一夜走红,更是点燃了产业发展的引擎。7月11日,宇树中标人形机器人“第一大单”,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示的结果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分别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其中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灵巧手(预算4605万元)由宇树科技中标。
这意味着,在国内运营商体系的采购需求中,宇树人形机器人已获得实质性落地机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四足机器人是宇树的稳定业务支撑,而人形机器人代表了公司未来在AI与通用型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方向。
对此,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曾表示,四足机器人更多承担了市场开拓和场景验证的作用,而人形机器人则是“行业公认的通用形态”。
为什么是人形机器人?王兴兴坦言,原因很简单,喜欢人形机器人的比不喜欢的人多,这是最主要的,市场是非常理性的。他表示,最初做出转向人形机器人赛道主要还是因为AI技术,“早些年的AI都是单功能型,比如识别数字、图片、人脸等。最近几年做的是多模态通用型AI,可以做很多事情,对应的就需要一个通用机器人,比如我们现在做的人形机器人。”
王兴兴判断,“未来几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翻一番的节奏是可以保证的,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可能未来2-3年,突然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也有可能。”
02 AI的迭代将决定“拐点”
但是,目前机器人离真正走进工厂、家庭等的规模化“成熟”应用,仍有相当一段距离。那么,人形机器人如何才能跨越产业化拐点?
在王兴兴看来,AI技术的迭代将起决定性作用。行业当下的瓶颈并不在硬件,而是AI能力尚未突破临界点。“机器人大模型的水平还不够用,仅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1-3年左右的阶段。真正实现通用化应用,还需要时间。”
如今,业内对于数据关注度比较高,但对模型关注度太少。而机器人对模型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模型能力不足,即使有了数据还是难以用起来。
“整个机器人AI或具身智能模型,本质上还没有达到阶段性的突破临界点,让其真正具有足够的泛用性。相比大语言模型是纯数据驱动的,只要数据质量够好、够多,模型性能就提升非常快。机器人领域则不然,即使产出了大量数据,把模型训练出来,部署到实物机器人上的偏差还是非常大。而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只要很少的数据,就能把模型训练出来,而且算法能力很高。”
对于突破规模化应用“瓶颈”的时间,王兴兴判断未来可期,机器人AI技术进步非常快。“举个例子,半年前说我们的机器人可以打格斗比赛,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觉得至少要等一两年时间,实际上几个月就做出来了。当然,行业的发展很难预估,可能3到5年内会有明显进步。不过,我觉得进入普通家庭还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因为涉及伦理道德和安全性问题。”
只要AI技术保持进步,机器人行业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AI产业带来的连锁效应,在过去两三年间,趋势很明显。大家对AI想象空间越来越大,对机器人行业也更加看好。今年人形机器人火爆,从长远来看,没准这只是一个小火苗,就像当初互联网的诞生一样。
随着四足机器人带来稳定收入,人形机器人逐渐走向市场化落地,宇树科技正把更多战略资源投向后者。上市进程的启动,也被视为宇树加速迈入下一阶段的重要信号。
-END-
透支十年未来,寒武纪也只换来一天“股王”
专访云尖信息总裁朱升宏先生:破局数智化,要做“实干家”
全域互联 创变无界!2025空间技术融合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蒋雅丽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
来源:通信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