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东部沿海对接“一带一路”重要口岸,我市充分发挥临港产业集聚优势,通过流程创新、技术赋能和模式升级,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今年以来,我市大宗商品、特色工业品出口势头强劲,新航线新业务不断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直播日照9月2日讯 作为东部沿海对接“一带一路”重要口岸,我市充分发挥临港产业集聚优势,通过流程创新、技术赋能和模式升级,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今年以来,我市大宗商品、特色工业品出口势头强劲,新航线新业务不断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日照港岚北港3号泊位,装载水渣的货轮蓄势待发,新能源转运车将后方工厂货物直接输送至码头装船,全程实现“零落地周转”。这种“前港后厂”的高效模式,是我市破解临港物流堵点的生动实践。
日照港岚北港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主任 郑永生:“前港后厂”模式让货物从厂区直抵港口装船,大幅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针对这一模式,我市创新推出“抵港直装”、“提前申报”、“先放后检”等监管举措,今年1-7月份,岚北港出口量同比增长38.54%,其中水渣出口增长61.9%、矿渣粉出口增长41.19%,临港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显著。
不止大宗商品,钢材等特色工业品出口同样亮点纷呈。8月22日,日照钢铁5100余吨高端钢铁产品顺利装船,发往欧洲市场。这是我市口岸首次向欧洲出口并高效交付该类产品。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外贸营销组长 霍军:这次我们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交付欧洲的出口订单,离不开日照海关的高效通关保障,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物流成本,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
今年前7个月,全市钢材出口206.2吨,同比增长10.3%。依托港口优势,我市不断织密国际物流网络。8月29日,“岚山—阿布扎比”新航线首航,满载国产校车、输油管道等货物的货轮驶向中东。这条航线的开通,不仅为国产民生设备进入中东市场搭建了新通道,更完善了日照港的全球航线布局。今年前7个月,岚山港件杂货出口33.8万吨,同比增长12.7%,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多条航线运力持续提升。
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我市也在进口端持续发力。针对进口木材数量大、材种杂的特点,我市创新启动“鉴木”智能识别系统,工作人员仅凭手机和微距镜头,10分钟即可完成木材初筛,配合“卡口式”智能检尺系统,效率提升4倍。
日照港三公司岚山操作部副主任 侯启刚:如果整批木材在砍伐完的1个月内不能上市交易就存在蓝变的可能性,极大节省了原木通关的等待时间和堆存成本。
今年的前7个月,我市口岸进口原木超600万立方米,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上半年进口铁矿石7477.5万吨,占全国12.6%,稳居全国首位。日照综保区2024年保税进出口值约24亿元,同比增长120%,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全市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82%,干冰等新产品首次实现出口突破。上半年,我市进出口中间品534.5亿元,同比增长3.2%。
日照经开区保税区发展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吕贤刚:我们充分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加快建设“智慧综保区”,快速搭建起涵盖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让优质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如今的日照,外贸网络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1500家外贸企业蓬勃发展。从大宗商品到高端制造,从传统航线到新兴市场,这座海滨城市正以临港为基、以开放为翼,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前进。(记者:陈常艳)
来源:直播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