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的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诗人,同样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经典名篇,比如唐朝才女薛涛,还有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都是了不起的女诗人。
古代的文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诗人,同样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经典名篇,比如唐朝才女薛涛,还有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都是了不起的女诗人。
以李清照为例,她不仅人长得漂亮,在诗词上的造诣,也不输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尤其是,李清照的很多作品都深入人心,其中的《夏日绝句》《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等,还分别收录进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本。
可见,李清照是古代才女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宋朝之后的文坛,依旧人才济济,柳如是、冯小青、陆娟等人,也同样才华横溢。
不过,很多朋友对于柳如是和冯小青相对熟悉一些,毕竟这两位名气更大一些,但对陆娟却不怎么熟悉。其实,陆娟也有很多名作传世,比如我们今天分享的这首《代父送人之新安》,就相当经典。
代父送人之新安
作者:陆娟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陆娟,生卒年不详,明代云间(江苏松江府)人。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诗人的父亲陆德蕴,是一位饱学之士,在落花时节送别友人,而诗人陆娟是位才女,出嫁之前深得父亲信任和怜爱。
《代父送人之新安》便诗人陆娟代父亲陆德蕴作的送别诗。诗歌大意是: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人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这首《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为一幅,是“告别图”,后两句“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为一幅,是“江上行舟图”。
首句“津亭杨柳碧毵毵”,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
第二句“人立东风酒半酣”,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
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万点落花舟一叶”,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
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
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两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之心,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著名作家张明叶这样评价:作者一扫送行诗中的感伤气氛,写得欢快明朗,尤其末二句把对南归友人的良好祝愿和殷切希望写的相当精彩感人。
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苏者聪:《古代妇女诗一百诗》: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诗。
暮春送别常使人情绪低沉,而这首诗画面明丽,色彩斑斓,毵毵碧柳在东风中飘荡,柔美多姿;万点落花,五色缤纷;一叶扁舟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使人感到盎然的生气和友谊的温暖。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钱仲联这样评价:此诗善于“能循蹊而别悟”,铸出“出蓝生冰之言”,与前贤之作是不妨并美的。
文化记者、原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治平这样评价:舟虽一叶,却能“载将春色过江南”,惜别之情,令人神驰意远,感情显得较健朗一些。
来源:南佩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