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患者“坏”胆固醇达标率近85%!EHJ:新药每3-6个月一针,强效降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7:47 2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致病因素。尽管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但临床中仍有大量患者无法达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致病因素。尽管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但临床中仍有大量患者无法达标。

PCSK9是近年来新兴降脂靶点,PCSK9蛋白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回收和再利用。因此,降低PCSK9蛋白水平可以让更多LDL受体回到肝细胞表面,与更多LDL结合并将它们从血液中清除。基于新分子模式的长效降脂药也是近年热门研发方向。英克司兰(inclisiran)是一款靶向PCSK9 mRNA的siRNA(小干扰RNA)疗法,每年两次注射就能高效降低LDL-C,此前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获批用于在多类人群中降低LDL-C水平。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EHJ)发表英克司兰的又一项重要研究结果。在心血管高风险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在个体化优化降脂治疗(ioLLT)的基础上加用英克司兰(3-6个月一针)可让近85%患者早期实现LDL-C达标,远高于仅ioLLT策略的31.0%,且他汀类服药负担更低,生活质量更高。

截图来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VICTORION-Differenc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4期临床试验,在欧洲8个国家133个中心共纳入1770名18岁及以上、处于高或极高心血管风险、且在他汀最大耐受剂量下LDL-C仍未达标的患者。患者按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英克司兰(898人)或安慰剂(872人)皮下注射,在基线、第90天和第270天分别注射一次,同时,患者统一换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剂量可滴定,可联合其他ioLLT),直至达到个体LDL-C目标值或最大他汀耐受剂量。

研究主要终点为第90天时达到2019 ESC/EAS指南推荐的LDL-C目标(极高危患者<1.4 mmol/L,高危患者<1.8 mmol/L)的患者比例。英克司兰组在第90天时LDL-C达标率高达84.9%,而对照组仅为31.0%,差异极其显著(OR=12.09,p

英克司兰组的LDL-C降幅也更突出,早在60天时已观察到优势(57.5% vs 10.9%),并在整个试验期间持续降低,从基线至第360天平均降幅达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

图片来源:123RF

在关键次要终点上,英克司兰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MRAEs)发生率显著更低(11.9% vs 19.2%, OR=0.57,p

在研究过程中,英克司兰组患者更早、更持久地实现血脂达标,且无需频繁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中有更多患者需要上调他汀剂量或加用其他降脂药物,330天时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患者比例高达74.9%,而英克司兰组仅24.1%。

安全性方面,英克司兰组与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总体而言,这些结果支持基于英克司兰的降脂策略的治疗益处,能够让心血管高风险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多实现LDL-C达标,同时改善生活质量,而无需额外治疗或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来源:乐游健康养生汇

相关推荐